行云冉冉度关山。别时难。见时难。怅别南风,早晚送云还。心事情缘千万劫,无计解,玉连环。
夕阳人影小楼间。曲阑干。晚风寒。料得而今,前後别归鞍。寂寞梨花枝上雨,人不见,与谁弹。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情意绵绵的女子,从早到晚都在寂寞中等待意中人的情景。此次格调凄婉,回环缠绵。
“行云冉冉度关山,别时难。见时难。” 以对行云的描写起句,自然带出了思妇的抱怨。行云冉冉,飘荡东西,正像我的心上人行踪不定,来去匆匆,相聚的时间太短,即刻又得分离,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
“怅望南风,早晚送云还。”《诗经·邶风·凯风》中有“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我满怀惆怅,希望祥和的南风将冉冉的行云送至家门前,寓有愿爱人早归之意。
“心事情缘千万劫,无计解,玉连环。”古人认为婚姻都是天生的姻缘,词人在《三奠子·怅韶华流转》中,亦有“再生缘”之说。这里借用佛家的因缘说,将思妇和游子的恩爱之情写得超越了时空,历千万劫而永存。其中的情缘没法说得清,也没法解得开。这里思妇的哀怨已被描绘得茫茫无际,亘古至今,仿佛词人笔下之思妇,承担着世间所有思妇的哀怨。
“夕阳人影小楼间,曲阑干,晚风寒。”下片紧承对思妇白天惆怅情态的描写,勾勒出傍晚时分晚风吹寒,思妇在小楼间依栏守望、孤独徘徊的情景。写夕阳中的思妇形象用“人影”一词,极其微妙。时间已是傍晚,光线由明转暗,影影绰绰望去,仍见小楼间曲栏旁思妇茕茕孑立的身影,她已守望了一天,晚风寒气袭人,但她仍在无望地坚持着。此处写思妇心理,生动逼真,其形象呼之欲出,令读者不禁为之落泪。
“料得而今,前后望归鞍。”思妇正在依栏而望,料想她现在正在前后顾盼,焦灼不安,爱人又将何时回归。这两句是对思妇心理活动的进一步揣摩,思妇望归不归,衷情无以倾诉,故焦虑顾盼,愈见其孤独无状,凄苦难熬。
“寂寞梨花枝上雨,人不见,与谁弹。”思妇默默垂泪,如梨花枝头滴雨,但心上人不在眼前,幽泪暗抛,苦水独尝,没人理解。用梨花带雨喻思妇落泪,含蓄隽永,意象非常美丽。因为其美丽,更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此诗中,元好问巧妙地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和柳永《雨霖铃》中“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将皇妃的痛苦,才子的哀怨熔铸在一起,产生了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结尾的一个“弹”字,形象地写出了思妇挥泪如雨的情景。
参考资料:
(金)元好问著. 元好问集[M]. 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120-121.
这首词创作于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词人于此年完婚,时年十八岁。
参考资料:
(金)元好问著. 元好问集[M]. 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120-121.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鸿鹄 一作:鸣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