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发鄡阳市,晓榜彭蠡口。微风吹人衣,雾绕庐山首。
舟人释篙笑,此是风伯候。杙舟未及深,飞沙忽狂走。
暗空转车毂,渌水起冈阜。众帆落高张,断缆已不救。
我舟旧如山,此日亦何有。老心畏波澜,归卧塞窗牖。
土囊一已发,万窍无不奏。初疑丘山裂,复恐蛟蜃斗。
鼓钟相轰豗,戈甲互磨叩。云霓黑旗展,林木万弩彀。
曳柴眩人心,振旅拥军后。或为羁雌吟,或作苍兕吼。
众音杂呼吸,异出殊圈臼。中宵变凝冽,飞霰集粉糅。
萧骚蓬响乾,晃荡窗光透。坚凝忽成积,澎湃殊未究。
纻缟铺前洲,琼瑰琢遥岫。山川莽同色,高下齐一覆。
渊深窜鱼鳖,野旷绝鸣鸲。孤舟四邻断,馀食数升糗。
寒齑仅盈盎,腊肉不满豆。敝裘拥衾眠,微火拾薪构。
可怜道路穷,坐使妻子诟。幽奇虽云极,岑寂顿未觏。
一年行将除,兹岁真浪受。朝来阴云剥,林表红日漏。
风棱恬已收,江练平不绉。两桨舞夷犹,连峰吐奇秀。
同行贺安稳,所识问癯瘦。惊馀空自怜,梦觉定真否。
春阳着城邑,屋瓦冻初溜。艰难当有偿,烂熳醉醇酎。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
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
地底烁朱火,沙旁歊素烟。
沸珠跃明月,皎镜涵空天。
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
精览万殊入,潜行七泽连。
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
濯缨掬清泚,晞发弄潺湲。
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
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
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
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
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
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
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