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碧先生八十征诗文启

  缥囊缃帙,荣光上烛夫瑶枢;玉轴牙签,宝气直通乎绛斗。访域中之秘籍,分遣陈农;藏壁内之遗经,群推伏胜。于是中朝求旧,特下蒲轮;大典维新,爰开芸馆。然而天留硕果,道宇嶷然;世重灵光,风期寂若。逢子庆之居北海,屡诏宁前?周伯况之在东京,连征不起。况届悬弧之日,适逢杖国之辰,兕觥酌罢,诚哉宇内之完人;鸠杖扶来,展矣家邦之盛事。恭惟映翁李老先生,根蟠天上,姓系星边;枌榆则籍著昭阳,瓜瓞则祚绵文定。烟笼画戟,岧峣宰相之门;火散沙堤,赫奕公卿之后。华年鸿渐,上国鸾停;牵丝剧郡,实外廷司寇之官;释屩雄邦,是越纽甬东之地。旋庸最绩,晋秩梧扉;寻以高资,升华棘寺。综其辙迹,揆厥生平:甫膺司李,遂施仁于犴狴之间;洊历刑垣,仍种德在桁杨之下。李姓实李官之裔,庭坚世祀弥长;廷平乃廷尉之司,定国门闾果大。计一生之仕宦,与折狱为始终。至于落落昌言,稜稜正色;惟思鞅掌,耻沽彊直之名;祗愿和衷,不设藩篱之见。敢效甘陵两郡,致盈廷沸谷洛之争;所祈元祐诸贤,为国事息玄黄之战。是则无偏无党,洵为士类之楷模;不竞不絿,允作清流之眉目也。抑有甚焉,尤其难者。今夫苍梧一去,杳杳重华;黄竹难归,萧萧穆满。金凫夜出,故陵则烟树连天;石马晨嘶,废陇则霜花满地。纵兴衰可念,而事已在前;即感慨难忘,而责宁在我!亦可不为越俎之谋,少辍陈根之恸。而先生又丁南风不竞之时,偏深北渚愁余之慕;宫中马鹿,惊心故剑之谈;座上貂蝉,倾耳遗簪之论。即斯一疏,足擅千秋。何况炎精乍炽,厥有扳龙沥血之夫;亳社将移,倍多蓐湛身之客。孤踪灭没,谁修薄祭于风前?破碣沉霾,未易嘉名于身后。昔人可作,来者多贤;宜优逮下之经,用作劝忠之典。此请封议谥,当年之所以殷殷;而立懦廉顽,奕世亦于焉亹亹也。自是以来,于兹而往,邵平隐矣,园内惟瓜;陶令归兮,门前只柳。八公矍铄,岩有桂以皆黄;四皓徜徉,岫无芝而不紫。于是沉酣六艺,穿穴诸家;闲窗录史,旁搜蝌蚪之文;老眼抄书,细释虫鱼之注。常璩撰《华阳》之志,谢承辑《后汉》之书;《三垣》杂记,副在名山;《南渡》丛编,藏之石室。固已斐然述作,声称蔽霄壤之间;邈矣襟期,志节轹云霞而上矣。虽复名已上闻,人祈一出;然而老夫耄矣,自云不解著书;使者去乎,对曰未能应诏。凡兹雅尚,益表耆英,丹青画矣而弥鲜,琬琰镌之而不尽。兹者令嗣木庵先生,金殿燃藜,玉堂视草;燃烛于凤凰池上,迁续谈书;挥毫于鳷鹊观中,固成彪志。更谢庭之多凤,矧荀里之皆龙。欣逢降岳,思邀彩笔以赓扬;幸值称觞,冀擘红笺而染写。伏愿鸿都贵客,虎观名卿;或文或序,千篇绚绿野之堂;以雅以南,百轴艳红绫之饼。则悬之市上,化成一树珊瑚;歌向风前,散作九天珠玉。惠而好我,仁者赠言。谨启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你喜欢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
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呜轧 一作:呜咽)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犹有 一作:惟有)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登云台 一作:至云台)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