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深耕密种,留苗要疏。
不是同种苗,要拔除去掉。
注释
穊:稠密。
鉏:锄。
参考资料:
许嘉璐等·二十四史全译:史记第二册·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
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
刘章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是齐王刘肥之子,在吕后篡政后,封他为朱虚侯。为了笼络,控制他,吕后将吕禄之女嫁给了他。即使如此,刘章仍僧恨吕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
《耕田歌》是诗人借农谚歌为名所作的一首政治诗,诗的前两句讲的是安刘,后两句讲的是除吕。全诗仅四句、十六个字,但句句用比喻手法,以苗喻人,暗申诛除诸吕之意,展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整首诗言简意赅,既不露痕迹,又让人心领神会,道出诗人对汉高祖去世后吕氏专权的不屑,唱出他想为汉朝根除吕氏的心声。
倘若全不考虑此歌的产生背景,仅从字面着眼,《耕田歌》便纯是篇讲述耕种之道的“田家语”而已。刘章的该诗就是假借耕田之事,道出了他对汉高祖去世后吕氏专权的不屑,表达了他想为汉朝根除吕氏的心声。
“深耕穊种”的言外之意是汉王朝统治者的刘家应多多地生子孙。“立苗欲疏”则喻指属于刘氏的皇族,应遍布四方,各执一大权。意即从中央到地方,从京都到边关,各部各兵种大权皆握于刘氏之手。
该诗的前两句讲的是安刘,后两句讲的是除吕。
刘章在吕太后的酒宴上吟唱‘耕田歌’,显然是别有用心。所谓“深耕穊种”云云,不过是借个由头,此歌的主意,全在歌末两句:“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在刘章看来,只有刘氏,才是执掌汉家天下的“种”姓,吕氏则不过是杂种而已。这极符合刘邦临终前的遗愿:“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而在《耕田歌》末两句中,刘章正是巧妙地用一“种”字,语带双关,以禾苗之“种”,谐喻帝王将相之“种”,向专擅朝政的诸吕,射出了一枝锐啸而鸣的讨伐之箭。它无异是说:汉家乃刘氏种姓之天下,岂容杂种吕氏蔓延滋长。对付这样的杂种,唯有一个办法,就是坚决将它们锄去。一首寻常的《耕田歌》,在这特定的背景中,便成了语惊四座的奇诗。
如果刘章在酒宴上,赤裸裸地说出上述意思,疑忌残忍的吕太后,不把他当场砍头才怪哩。刘章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要唱《耕田歌》,先就征得了吕太后的同意;而且此歌字面上,无一语不谈耕作之事,与刘章所请毫不相违。至于斥责吕氏专权之意,妙在不露痕迹,而座中之人皆可意会。所以连吕太后听了,虽心中明白,却苦于抓不到把柄,只能“默然”以对。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剑拔弩张之意,却以田家淡语发之,这就是该诗艺术表现上的微妙所在。
该诗仅四句、十六个字,寓意却很深刻,可谓言简意赅的力作。四句诗,句句用的是比喻手法,以苗喻人,以留苗喻刘氏,以“鉏苗”喻除吕,虽为隐言,其义甚明。
参考资料:
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年
潘啸龙 .古诗文辞赋品论 :黄山书社 ,2010年 .190-191
(?—前177)西汉宗室。齐悼惠王刘肥子。高后时封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尝入侍燕饮,以军法行酒,诸吕有一人醉,避酒而逃亡,章追杀之,自是诸吕皆畏章。吕后死,与周勃等杀诸吕,迎刘恒为文帝,封城阳王。卒谥景。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跔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箠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丰臆细尾,皆中度程,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