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走在通往城南的道路,越接近越不敢放开步子向前行走;因为到了沈园,心中思绪万千,就更加叫人痛心。
多年过去梅花依然绽放,香味沾染在游客的衣袖上;别致的小桥还是静静地伫立在绿水中,景还是当年景,只是人不在了啊!
注释
沈家园:指沈园。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不是用情与景的和谐,而是用它们之间的矛盾,即“路近城南”反而是“已怕行”;走进沈园中却“更伤情”。这种“近”与“怕”,“进”与“更伤”之情的矛盾对立,动人地表现了一种经久未衰的爱情悲痛一触即发的心理,达到了符合人情事理的和谐。
以上两句还通过一路上情感的渐进,逼真地描绘了人物心理的变化。从“路近城南”到“沈家园里”,路程由远至近,面人物心理由“已怕行”到“更伤情"。路近城南毕竟离唐琬的墓地还有相当距离,可是作者就“已怕行”,可见唐琬的墓地对他触动之大早在预料之中,因此早早地就有畏怯之感。到了沈园,唐琬之墓就在眼前,这种伤感之情分量如何就可想而知了。这种人物心理的变化符合一般规律,但放在八十一岁的陆游身上,更显出他对唐琬特殊的深情厚谊。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写梅花依然芬芳清香,常常有香气透进游客的衣袖,别致的小桥还是静静地泡在绿水之中,以反写正,以乐景写哀情。五十多年过去了,美景依旧,然而人却不在了,由此形成对照,加倍显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楚、伤感。
参考资料:
张超主编. 经典情诗赏析[M].北京市:线装书局,2007 ,399-400.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陆游八十一岁。这年冬十二月二日,陆游梦中来到城南沈园,接近沈园时,他想去,但又怕去,怕那里的一切都让他伤心。但他还是一步步走向沈园,最终走进了沈家园。一梦醒来,他追忆梦境写下这组诗。此诗为组诗第一首。
参考资料:
黄为之,杨廷治主编. 宋代诗苑揽胜 诗词背后的故事[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 ,268.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通过一路上情感的渐进,逼真地描绘了人物心理的变化;后两句写梅花依然芬芳清香,别致的小桥还是静静地泡在绿水之中,以反写正,以乐景写哀情。整首诗动人地表现出一种经久未衰的爱情和悲痛一触即发的心理,显出诗人对唐琬特殊的深情厚谊。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思妇临高台,长想凭华轩。
弄弦不成凭,哀歌若送言。
箕帚留江介,良人处雁门。
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
日暗牛羊下,野雀满空园。
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
朱火独照人,抱景自愁怨。
谁知心凭乱?所思不可论。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信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