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胥学士偃启

  某闻在昔筑黄金之馆,首北路以争趋;附青云之名,使西山而起价。诚以求千里之迹者,先其市骨;得一字之宠者,荣于衮章。而况天下之风采耸闻,口吻之雌黄并出,以末涂之佁儗,说定鉴于妍媸。目论所加,能令重于九鼎;髦端或倚,可使逸于太霄。是宜殚重趼宿舂之劳,怀漫刺署里之字,铺论有素,题品攸归。 伏惟某官禀粹天英,抽华道秘。虹霓远映,拂霄堮而垂光;黼黻摛文,绚云河而发藻。游士乡而著品,入圣域以践优。爽爽之声,轶前良而通美;琅琅其璞,瑞昭世以称珍。爰自览辉下翔,阶木特起,掎袂于群英之彀,颇弁乎千龄之辰。列坐棘以联曹,署法庭而奏谳。若若怀绶,宛转于一纶;翘翘聘车,雍容于半刺。陈仲举以题舆而擅美,何恭祖以纚帻而驰称。垂腰佩刀,见赏三公之器;追锋给传,终膺双武之皮。第连最以推高,贲初仪而上获。公车以两令而持牍,绨几以十篇而奏文。禅衣曲裾,暮召大台之对;尚方给札,霈洒鸿都之毫。虽西昆者册书之藏,是开乎仙室;而东壁者文章之府,载郁于时风。居为显化之阶,式是育材之地,爰膺丽正之选,首被集仙之名。白蟫芸简以生香,兹焉辟恶;紫袷荷囊而备问,最近清光。固已丹毂解嘲,天禄草经而拟圣;金刀博学,太一秉藜而下观。顷缘泛驾之求,亟发违行之讼。耻从吏对,出检猾商。谓轩冕之傥来,视同于寄物;履名教之中乐,坦照乎清襟。旋关掌于郡条,久从容于别乘。一麾出守,固雅尚之所存;千里佩青,乃上心之攸注。距楗江之清郡,摽军壁之上游,犬牦之警无哗,贾室之繁甚富。足以坐棠听讼,闭阁凝神。秀野颁春,过蘅皋而倦目;清言捉麈,临雅俗以镇浮。然而未央居半夜而生思,安石以苍生而待起。望之补吏,意雅在于本朝;主父出游,帝已嗟于见晚。行奉一封之传,入随三节之趋。见堂堂之姿,送之逆目;对雍雍之表,威不违颜。登涉乎赤墀之涂,进重于高门之地,卓然远韵,度越诸公。沾芳润者漱其清芬,仰龙光者思其末照。英风有焕,物议攸归;矧此妄庸,盍希品目? 伏念某社樗樠槁,膏枣钝昏,抱器质以何堪,赋天机而甚浅。晞发华旦,从跂于清流;措足英躔,终惭于远到。自遭家之不造,早遂生于百忧。茹叹之音,悲存乎手泽;动明之韵,远失于先时。西华以孤露而见哀,庾信以流离而多感。矧复齐气多缓,嵇筋甚驽,乏朽木之先容,无一钱而为地。旁魄而论都邑,则被伧父之诃;顽钝以取世资,但听斫轮之晓。终非令器,第困穷途。一昨窃万家之应书,随重车而上计。方策条对,廑至猥并;雅拜匪仪,失于盘辟。甘触闻而引去,但饮墨以蒙羞。卧漳滨而养痾,窜身兹久;吊湘累而感赋,些语迷招。当树之于无何,宜匠者之不顾。 而或窃先生之馀论,企诸公之末晖。闻伯夷之名,增其懦气;伏海滨之下,久以望风。是敢强饰固陋之容,庶伸伏拜之谒,缀穷愁之汗简,奏芜累之庸音。窃觇崇闳,将尘隐几。登太山者小天下,在培𪣻以宜惭;奏《咸池》而张洞庭,非哇咬之可度。然遇某官量波无际,宇荫甚秾,推毂成猷,嘘枯振德。裹阳秋于皮里,不言备乎四时;吞云梦于胸中,兼容尽于一介。幸望许承音旨,少贬光尘,曲垂褒采之私,俾获题评之目。如是,则六辔在手,骥足何滞于蚁封;五色成文,乐节或资于牛铎。荷恩有素,累牍奚陈。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猜你喜欢

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
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
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
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
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