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李氏书堂

船从洞庭来,非贾即游宦。
宦贾事风即,谁能乐清晏。
不如蓄书史,万古无与间,
上观尧舜仁,下览魏晋篡。
善恶彼既殊,智巧徒以辨。
君心於此得,用舍不自慢。
堂中罗高厨,户外望鸣雁。
菰菱可采掇,鱼鳖可钓汕。
卒岁身多余,世俗莫习惯。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你喜欢

闰后阳和腊里回,濛濛小雨暗楼台。
柳条榆荚弄颜色,便恐入帘双燕来。

亭台经雨压尘沙,春近登临意气佳。
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梅英欲尽香无赖,草色才苏绿未匀。
苦竹空将岁寒节,又随官柳到青春。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故里在天涯,海上无名士。
因遇终南陆地仙,挈我来游此。
素爱断蓬飞,野鹤孤云志。
顶笠披蓑人不知,便是风狂子。

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蓠。
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亢龙宾天群龙战,潜龙跃出飞龙现。
白衣苍狗等浮云,处处从龙作宫殿。
东南半壁燕处堂,正统未亡垂一线。
百日朝廷沸似汤,十郡山河去如电。
高帝子孙隆准公,身殉社稷无牵恋。
粤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
当时藁葬汉台东,三尺荒陵枕郊甸。
四坟角立不知名,云是诸王殉国彦。
左瞻右顾冢垒垒,万古一丘无贵贱。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泪如溅。
寻思往事问重泉,笑折山花当九献。
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