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等到月亮西下到西厢房的时候,当你看到我房间的门是虚掩的、半开着的时候,才可以进来。
当我看到门外院墙上花的摇动,还以为是美人(张生)到来了。
注释
拂:轻轻檫过。
玉人:情人,这里指张生。
崔莺莺是唐代元稹撰小说《莺莺传》中之女主人公,但据赵德麟《侯靖录》卷五《辨正》载:“张生即为元稹之托名,崔莺莺亦当系托名。”《莺莺传》实际上是元稹年轻时候的亲身经历。故事中的张生(君瑞)就是元稹自己,而崔莺莺也实有其人,故《全唐诗》等书以崔莺莺当作真人实录其诗,而此诗是否为崔莺莺所作,存疑,也可能是元稹借其之手所作。《莺莺传》故事中,张生自见莺莺后,几不自持,行忘止,食忘饱,相思成疾,病在垂危。张生告之莺莺侍女红娘曰:“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莺莺传》)于是托红娘赠莺莺《春词二首》,莺莺遂作此诗以答。
参考资料:
杨鸿儒.爱情诗评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169
邵勋潜.优等生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唐诗名句.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52-53
郑光仪.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429-431
奥森书友会.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上).北京.台海出版社.2018.55
这是一首流传相当广泛的恋诗。这首诗用生动的笔触、含蓄的语言来表现莺莺隐秘幽微的感情——对张生的爱恋,对他求爱的允诺。但表达得如此婉曲,十分符合莺莺的思想性格。
“待月西厢下”,借轻描淡写的手法,微妙地揭示了张生与她约会的地点——西厢,并明确了时间是月上梢头,万籁俱寂之时。因为这是一场秘密的约会,且她身为相府的小姐,一位端庄的大家闺秀,地点与时间的选定显得尤为关键,因此被清晰地标明。这里的写景并非仅仅描绘景色,而是借景传情,明确指示了约会的地点与时间。“迎风户半开”,其中“迎风”是为了衬托“户半开”的重要性。“半开”的“门”不仅是标志,更是暗号,只有门半开时,才有了幽会的可能。这两句,通过景色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幽会的时间、地点以及暗号,构思新颖,用心周到。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两句单独来看,暗示了张生应跳墙而来以完成这次幽会。最后两句用词精准而巧妙,“花影动”与首句的“月”相呼应,月光之下,花影摇曳,而“玉人”跳墙触动花枝,使得花影晃动,这是“果”,而“玉人”跳墙是“因”。这样的措辞既委婉含蓄,又明确表达了其含义。有观点认为,此诗中的某些句子与之前的句子存在矛盾或重复。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种所谓的矛盾,可能是对“迎风户半开”作为幽会暗号的误解,误以为“户半开”是为了迎接某人。实际上,整首诗巧妙地安排了幽会的时间、地点、暗号以及方法,逻辑严谨,无懈可击。就诗的艺术效果而言,它自然流畅,浑然天成。
这首诗展现了多方面的美。其中,人情美尤为突出。此诗描绘了张生与莺莺之间的真挚恋情,这种情感是真实而深厚的,而非虚假或邪恶。正因为他们的情感真挚,她才选择用诗来传达情感,用诗来约定约会,并精心设计了实现幽会的办法。张生在此诗亦是真情的化身,他身为一介书生,深夜赴约,跳墙幽会,若非情真,岂能使然。
整体美。全诗虽则四句,就其意境来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若肢解,说首句点明幽会的地点和时间,次句暗示半开户相迎,三、四句示意跳墙来会,这样化整为零理解全诗,妙则妙矣,失于肤浅,诗味也将被冲淡。其实,这是一首有完整而优美的意境的情诗,它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诗的前两句写月、写风,写户半开;后两句则写花影动,玉人来。这前后两半上下勾连,密不可分,有月,方有花影;无风,花枝摇动无因;有“户半开”的暗号,花影动,才是玉人来到。四句小诗,有因有果,有伏有应,丝丝相衔,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朦胧美。直接明快,开门见山,是美;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也是美。风格不同,但给人以美的享受,则是一致的。此诗意的表达,情的抒发,是含蓄的,朦胧的。月色朦胧,花影朦胧,人也似藏似露,不见真迹,“迎风户半开”的“半开”,就是“含而不露”,给全诗添上了一层朦胧的美色。试想再漂亮的房间,如果把门尽敞,不会挑逗起人们的好奇心理;而微风过处,门户半掩,窈窕淑女隐约其间,也正是一幅缥缈美丽的图画。“户半开”的动人心魄的意境,正是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郑光仪.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429-431
李子光.中外文学名作爱情描写鉴赏辞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65-66
《明月三五夜》是一首五言绝句,为一首少女邀约情人幽会的爱情诗,诗的前两句写月、写风、写户半开,点明幽会的地点和时间,暗示半开户相迎;后两句写花影动,玉人来,示意张生跳墙来会。这首诗笔触生动,构思新巧,语言含蓄,情画朦胧,表现了莺莺对张生和他的求爱允诺隐秘幽微的感情。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禅龛一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