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爰在童蒙,最承教诱。违诀虽久,音旨长诱。近者以檀山旧茔,忽罹风水,寿堂圮坏,冢树凋倾。虽崩则不修,闻诸前哲;但坠而罔治,那俟他人。况隐德贻芳,鸿儒著美。岂可令赵岐之表,垫彼元扃;郭泰之碑,沦于夜壑?载惟瑊顼,藐尔孤冲。诚叫号之不停,顾营办之无素。某等辄考诸蓍筮,别卜邱封,使羲叟以令日吉时,奉移神寝。奢无僭缛,俭免亏疏。是期永尊灵,长安幽穸。
眠牛有庆,自及于诸孤;白马垂祥,岂均于犹子。追怀莫及,感切徒深。更思平昔之时,兼预生徒之列。陆公赐杖,念荣益以何成;殷氏著文,愧献酬而早屈。引进之恩方极,祸凶之感俄锺。谁言一纪之馀,又奉再迁之兆。哀深永往,情极初闻。矧宗绪衰微,簪缨殆歇。五服之内,一身有官。将使泽底名家,翻同单系。山东旧族,不及寒门。静思肯构之文,敢怠成书之托?瑊等既幽明无累,年志渐成,则当授以《诗》《书》,谕其婚宦。使烝尝有奉,名教无亏。灵其鉴此微忱,助夫至愿。敢以求于必大,庶免叹于忽诸。迫以哀忧,兼之瘵恙。曾非遐远,不获躬亲。沥血裁词,叩心写恳。长风破浪,敢忘昔日之规;南巷齐名,永绝今生之望。冀因薄奠,少降明辉。延慕酸伤,不能堪处。苦痛至深,永痛至深。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年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后随祖辈移居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时期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在,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在,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