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绮琴中心事,齐纨扇上时光。五陵年少浑薄幸,轻如曲水飘香。夜夜魂消梦峡,年年泪尽啼湘。
归雁行边远字,惊莺舞处离肠。蕙楼多少铅华在,从来错倚红妆。可羡邻姬十五,金钗早嫁王昌。
这首词塑造了歌妓沦落风尘的憔悴、悲苦形象,叙写了她们强颜欢笑中耗尽青春、耗尽生命的不幸身世,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悲惨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同情。
词的上片起首两句通过绿绮琴、齐纨扇传达出女子的幽怨。齐纨扇,正是歌舞时她们手中所持的团扇,诗词中常用其象征烟尘女子红颜难驻,一旦憔悴,就如同秋扇见捐一般遭遗弃。篇首所言“琴中心事”,正是女主人公对“齐纨扇上时光”的嗟叹。三、四两句,指斥了那些薄幸少年。五陵,本指汉代长安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一带豪富聚居之地,此处是借指。“浑薄幸”,形容那些贵游子弟,简直都是负心的无赖,他们轻薄浮浪,犹如光面浮花,倏尔远逝,这里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终身无靠的苦闷。接下来的两句,借助典故,进行了深刻的概括。“夜夜”句,引用了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的典故。“年年”句,则取自张华的《博物志》,借用了湘妃竹的典故,以描绘歌妓内心的深深痛苦。
过片“归雁”之句,描绘着歌妓仰望长空,思念远方的他,只见雁群排成字形,飞向南方,然而却未曾收到那个薄情男子的只言片语。“惊鸾”则是她自我比喻。在古代,妆镜常被称为“鸾镜”。此处,她对着镜子端详自己,惊见自己因相思之苦而憔悴的容颜,心生忧虑。随后,她又联想到那些青楼中的女子,她们自恃天生丽质,引人倾慕,然而一旦红颜逝去,便只能独自黯然神伤。“铅华”一词,原本指的是涂抹脸部的粉,此处则用来比喻那些浓妆艳抹的歌伎。接下来的两句,笔锋突然转变,着重描绘了邻家女子早早嫁给贵人,尽享荣华富贵的情景,以此作为对比,使得本词的女主角在风尘中憔悴的形象更加鲜明。词的下片,以凄冷而哀婉的笔触,叙述了歌妓在强颜欢笑中耗尽了青春的岁月。一旦青春逝去,容颜衰老,她们便陷入落魄的境地,最终在孤寂与凄苦中走完生命的旅程。读来不禁令人感叹,深感哀伤。
参考资料:
王双启.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01-01
晏几道的这首词塑造了歌妓沦落风尘的憔悴、悲苦形象,叙写了她们强颜欢笑中耗尽青春、耗尽生命的不幸身世,流露出作者对她们悲惨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同情。词的上片起首两句先是通过绿绮琴、齐纨扇传达出女子的幽怨。接着指斥了那些薄幸少年。最后借助典故,描绘歌妓内心的深深痛苦。过片以凄冷而哀婉的笔触,叙述了歌妓在强颜欢笑中耗尽了青春的岁月。一旦青春逝去,容颜衰老,她们便陷入落魄的境地,最终在孤寂与凄苦中走完生命的旅程。读来不禁令人感叹,深感哀伤。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
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
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
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
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
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迨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