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听说东柯谷那个地方,居住着几十户人家。
繁茂的藤条攀上门户,盖着屋瓦;清湛的溪水映着竹林,穿过白沙。
贫瘠的士地反倒适宜种粟,向阳的坡田可以种瓜。
一路上叮瞩船夫近则相告,唯恐错过了那世外桃花。
注释
东柯谷:《通志》载,东柯谷在秦州东南五十里。据今人李济阻考察,东柯谷“即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柳家河村,此地位于天水市东南七十里”。杜甫之侄杜佐住东柯谷。
“船人”二句:可知杜甫曾乘船前往东柯谷,途中,意将其地视为陶潜所记之桃源胜地,盖欲卜居其处。
参考资料: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7-120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2-272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此诗为其中第十三首。
参考资料: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师凤轩 潘易麟.试论《秦州杂诗》的悲愁美[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22-28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陈贻焮·杜甫评传(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三》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一派隐逸而宁静的田园乡村景象。诗中所描绘的自然风景色彩极为明快,音调似觉轻松,给诗人黑色的旅途上划下了一线光亮,但这只是表面的。纵观诗人一生,从当时特定的历史时代去看,这是他极度愤激的、燃烧得变形的情绪,心何在出世?苦中作乐、愁中寻欢耳,是仕途失意以后的一种自我解脱,具有深层的悲剧色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始,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