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裴佶常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译文
唐朝人裴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裴佶小时候,他姑夫在朝中为官,名声很好。一次,裴佶到姑姑家,正赶上姑父退朝回来,深深叹口气说:“崔昭是什么人?大家一致说他好。一定是行贿了。这样下去,国家怎么能不混乱呢?”裴佶的姑夫话还未说完,守门人进来通报寿州崔刺史请求拜见老爷。裴佶的姑父听了后很是生气,呵斥守门人一顿,要用鞭子打守门人。过了很久,裴佶的姑夫整束衣冠勉强迎见崔刺史 。又过了一会儿,裴佶的姑夫急着命家人给崔刺史上茶。一会儿,又命准备酒宴。一会儿,又命令喂饱(崔刺史的)马,给他的仆人饭吃。送走崔刺史后,裴佶的姑姑问他姑夫:“你为什么前边那么傲慢而后又那么谦恭?”裴佶的姑夫面带得意的神色走进屋门,挥手让裴佶离开这里,说:“暂且到书房里去休息一下。”裴佶出屋还没走下门前的台阶,回头一看,就看见他姑夫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赠送粗官绸一千匹。
注释
本文选自《唐国史补》。
裴佶(jí):人名。
常:通“尝”,曾经。
阍(hūn)者:看门人。
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
秣(mò):喂牲口。
絁(shī):粗绸子。
此文讲述了唐朝裴佶的姑父,一位有雅望的朝官,起初对广受赞誉的崔昭持批判态度,言辞间透露出对腐败现象的不满。然而,当崔昭亲自来访时,姑父却从怒呵门人到热情款待,前后判若两人。裴佶的姑姑对此感到不解,而裴佶则发现了姑父怀中藏着崔昭赠送的千匹官絁,这才明白姑父态度骤变的原因。这则故事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人性中的虚伪与势利,批判了那些口头上高谈阔论、实际上却经不起利益诱惑的人;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中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