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出自南北朝吴均的《登二妃庙

译文:此处浓浓相思弥漫,尤其是那江边生长茂盛的湘妃竹。

注释:葳蕤:草木茂盛,枝叶纷披下垂的样子。竹:此有所特指。湖南特生一种竹,名为斑竹,又叫湘妃竹,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世间万物皆可引发相思之情,即便是江上繁茂的竹子也不例外。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相思之情的深刻感悟与细腻描绘。

登二妃庙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创作背景

简析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