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出自唐代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

译文:曾隐身“渔樵”,度过许多个春天,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哪会知道今天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呢?

注释:书剑:喻文武。

赏析:此句语言浑朴自然,感情真挚充沛,诗人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不禁发出深沉的感慨。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远藩 一作:南蕃)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鉴赏

简析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