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大车疾驰而过扬起阵阵尘土,正午时都能遮蔽田间小路。
宦官家中有很多黄金,他们的府第高耸入云。
路上遇到斗鸡的人,他们的冠盖多么光彩照人。
气焰可以冲犯天上的彩虹与云霞,行人都感到害怕。
世上已无许由这样不慕名利的人,哪里还有人去分辨什么忠奸贤愚。
注释
亭午:正午。
阡陌:田间的小路。
中贵:宦官又称“中贵人”,简称中贵。
辉赫:光彩照人的样子。
鼻息:气息,诗中指气焰。
干:冲犯。
虹蜺(ní):天上的彩虹与云霞。
怵(chù)惕(tì):害怕,恐惧。
洗耳翁:上古时的许由听说帝尧欲将王位禅让给他,他就逃于颍水之阳;后尧又欲召他为九州长,他遂以水洗耳。诗中以他来喻指不慕名利。
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诗中与“尧”对举,分别指盗与贤。
参考资料: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304-305
李白集中总题为“古风”的五十九首诗,在编排上并无次第。这五十九首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比较确定的是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作于开元十八年(730)诗人入长安时。
参考资料: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古风·其二十四》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尘土飞扬、遮天蔽日的景象,隐喻着权势与财富对平民生活的侵扰与遮蔽;三四句描绘了权贵们的奢华生活;五六句再次印证权贵阶层的奢侈与张扬;七八句先形容权贵们的气焰嚣张、目中无人,而后生动地描绘了普通百姓在面对这些权贵时的恐惧与不安;末两句表达对清高与正义之道的怀念与呼唤。这首诗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世态炎凉,同时蕴含着对清高与正义之道的向往与呼唤,充溢着郁愤不平之气。
唐玄宗宠信宦官,让他们占据京郊的甲第、名园、良田竟达一半;又酷爱斗鸡,当时王公贵族也都以斗鸡为乐,形成风气,有些人甚至靠斗鸡的本领而获得高官厚禄。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根据自己的见闻,刻画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全诗前八句四句一组,分述“中贵人”与“斗鸡者”之嚣张气焰。
前四句写宦官,起笔“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京城大道之上,大车疾驰而过,尘土扬起,遮蔽天日。开篇即发唱惊挺,构成悬念。第三句“中贵多黄金”,点出原来有如此气势与胆量肆无忌惮飞车疾驰的只不过是一群阉者宦官而已。他们驱车乘马,如入无人之境地,正是因为他们得皇帝之宠,握重金之财。他们依仗手中的权钱财势,敲诈勒索,鱼肉人民,在京城的繁华地带筑起豪华的宅第。第四句“连云开甲宅”,荡开一笔,写他们府第之豪华,更见其荒谬之处。
承四句写斗鸡者。首先直接点出斗鸡者的身份,用“路逢”与上节自然衔接,过渡得天衣无缝,毫不给人以突兀之感。接下来三句一句紧似一句,一步更进一步地描述其势焰薄天的神态。“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这种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任何人见之都会恐惧。所以“行人皆怵惕”。从侧面继续刻画这帮得势小人的丑陋嘴脸。写“中贵”者,由环境至人物,处处烘托;写“斗鸡者”,从人物至神情,层层渲染。以传神之笔墨,叙写小人得意之气势,轻薄夸张之情状,历历在目。
最后两句在描摹无不尽其极之处骤然反跌,带出诗人饱蘸感情的醒世之笔。远古时期,尧帝欲让位给许由,由以此言有污双耳,即以清凉泉水洗之。当今君王耽行乐,哪辨什么奸与宠呢。中贵人与斗鸡者,飞扬跋扈为谁雄?纷纷扰扰的世事背后却是才能与身份的错位,品行与地位的错位。世上已无如许由辈那样的不慕荣利之人,哪里还有人去分辨什么忠奸贤愚。诗人以许由自比,有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感叹,对当时的政治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不满。
参考资料: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304-305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