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出自宋代苏辙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译文: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注释:但恐:但害怕。王粲: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相对:相望。

赏析:词人用“王粲登楼”的典故直抒胸臆,透露出宦游茫茫、前途未卜的愁绪,以及亲人相隔的悲痛。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过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过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赏析

简析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