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浮于汴,涉淮而东,亦既释绋,榜人告余曰:“方今湍悍而舟窣 ,宜谨其具以虞焉。”予闻言若厉。由是以窒之,灰以之,以干之。仆怠而躬行,夕惕而昼勤,景霾晶 而莫进,风异响而遄止。兢兢然累辰,是用获济。偃樯弭棹,次于淮阴。于是舟之工咸沛然自暇自逸 ,或游肆而觞矣,或拊桥而歌矣,隶也休役以高寝矣,吾曹无虞以宴息矣。逮夜分而隙潜澍,涣然阴溃 ,至乎淹箦濡荐,方卒愕传呼,跣跳登墟,仅以身脱。目未及瞬而楼倾轴垫,抵于泥沙,力莫能支也 。
刘子缺然自视而言曰:“向予兢惕也,汩洪涟而无害;今予宴安也,蹈常流而致危。畏之途果无常在哉 !不生于所畏而生于所易也。是以越子膝行吴君忽,晋宣尸居魏臣怠,白公厉剑子西哂,李园养士春申易,至 于覆国夷族,可不儆哉!呜呼!祸福之胚胎也,其动甚微;倚伏之矛盾也,其理甚明。困而后儆,斯弗及已。”
译文
刘子在汴河上乘船,经过淮河往东边去。就在解船缆绳的时候,船夫告诉我说:“现在的河水湍急而这船不结实,应该小心检查每件器具以防备万一。”我听船夫说得如此危险,于是用破布旧絮堵塞船的缝隙,用灰泥涂堵船的缝隙,舀干船中的积水。仆人懒惰懈怠我就亲自动手,晚上高度警惕白天努力维护。日光昏暗就不冒然前进,风有异样就赶紧停住。战战兢兢小心地走了几天,这样才得以安全渡过。放下桅杆停住划浆,停泊在淮阴。到这个时候,船夫都自由自在地去休息和玩乐,有的闲逛于酒馆喝酒,有的拍击桥栏唱歌。仆人们休息劳工们安心睡觉,我等没什么担忧就安心休息了。到夜晚缝隙慢慢地被渐渐浸湿,封堵的地方涣散开来并且崩溃,以至于席子被淹睡垫被浸湿,这才仓促惊愕互相呼喊,赤着脚跳起来登上岸,只能是人逃脱了。眼睛还没来得及看清的瞬间,船楼就倾倒船身就下沉,坍塌于泥沙之中,再也无力支撑得住了。
刘子遗憾地自言自语道:“先前我小心在意,在大浪中航行也没事;如今我安心休息,处在寻常的水流中却陷入危境。危险的情况的确没有确定的地方啊!不发生在害怕发生的地方却发生在平静的地方。所以越王勾践下跪爬行使得吴王夫差忽视了他,司马懿装病成所谓“尸居余气”的等死样子使得曹爽麻痹懈怠,白公胜终日磨剑等待机会报仇而子西却蔑视地讥笑他,李园豢养武士矢志杀春申君而春申君却毫不防备,他们最终招致了亡国灭族的大祸,这不值得警醒吗?唉,祸福在萌芽的时候,它的动静是细微的;偏激傲慢、俯就谦卑是一对矛盾,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陷于困境后才引起警惕,那就来不及了。”
注释
浮:乘船航行。汴:即汴河,唐时故道在今河南荥阳县北部。
涉:渡。淮:即淮河,发源于河南,经安徽,后入江苏境内。
既:已经。释:解开。绋:指系船用的粗大结实的缆绳。《诗·小雅·采菽》:“泛泛杨舟,礑维之。”
榜人:摇船的人。
湍悍:水流湍急而猛烈。(ɡǔ):不坚固。
宜:应当。谨:谨慎,小心。具:船具。虞:防范、准备。
厉:指情况危险。
由是:因此。(rú):破布,烂旧棉絮。窒:堵塞。
:用泥涂塞。
癋(jū):舀水。
怠:松懈。躬行:自己亲身实行。
惕:小心谨慎。
景:这里指日光。霾晶:霾,通“埋”;晶,指光亮。这里是说天色昏暗。
遄:迅速。
兢兢然:小心谨慎的样子。累辰:连续过了一段时间。
获:得到。济:渡过。
偃:放倒。樯:(船的)桅杆。弭:停止。棹:船桨。
次:停留,停靠。淮阴:即淮阴郡,在今江苏淮安市。
咸:都。沛然:走得很快的样子。这里是说船工们都很快地去自由放松了。暇:无事可做,空闲。逸:安闲,安乐。
肆:铺子。觞:古代对酒杯的一种称呼,这里指喝酒。
拊:拍。
隶:指仆人。高寝:高枕而卧,这里指放松警惕。
吾曹:代词,我们这些人。虞:担心,忧虑。宴:安乐,安闲。息:休息。
逮:等到。夜分:半夜。空。潜:暗暗地。澍:名词,指及时的雨。这里用做动词,指浸湿。
涣然:离散的样子。阴溃:指用来堵塞缝隙的东西被水冲得溃散了。
箦:竹席。濡:湿。荐:草席。
卒:通“猝”,突然。愕:发呆,发愣。
跣:光着脚。墟:这里指岸上的高地。
脱:脱离危险。
楼:即船楼。轴:指船尾插舵处。垫:船往下沉。
抵:抵达。指船沉于江底。
支:支撑,支持。
向:以前。
汩:疾行貌。洪涟:巨大的水浪。
常流:平静的水流。
常在:固定的地方。
畏:令人感到畏惧。易:忽略,不重视。
是以:所以。越子膝行吴君忽: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勾践对夫差“膝行顿首”,愿为虏臣,以示顺服,夫差因此丧失警惕,后为勾践所灭。
晋宣尸居魏臣怠:晋宣,指司马懿。据《晋书·晋宣帝纪》载,三国后期,魏国太傅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争权,懿装病以迷惑曹爽。爽派人去刺探实情, 去的人受到蒙骗,回来报告说:“司马公尸居馀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爽信以为真,于是放松警惕,终被司马懿伺机夺了兵权,身死敌手。
白公厉剑子西哂: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末期,楚公子白公胜对楚国的宰相子西怀恨在心,终日磨剑,扬言要杀死他,子西认为他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怎料,后子西果被白公胜杀死。
李园养士春申易: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载,战国时期,食客李园让其妹与春申君通,待有孕后,又将其送给楚考烈王,后产下一子,立为太子。后李园得势,怕春申君泄密,遂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但春申君知道后毫不介意,终被李园派人刺死。
胚胎:指事物的开始。
动:变化。
倚伏:语出《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了祸福的相互依存与转化的道理。
弗及:来不及。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