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傍晚时分,花朵凋谢,花絮轻轻飘落,红色和白色的花瓣交织在一起。
注释:肃肃:形容了花絮飘落的轻盈整齐的样子。花絮:指桃柳。菲菲:描绘了花瓣或花絮飘落时的柔美轻盈。红素:指的是花瓣的颜色,既有红色也有白色。
赏析:整句诗通过描绘花朵的凋谢和花瓣的飘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惋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韵味。
花絮,指桃柳。
《唐书》:广德二年十月,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入寇。十一月,吐蕃遁去。永泰元年二月,党项寇富平。【鹤注】富平,属京兆府。
【顾注】周亚夫营,在昆明池南,今桃市是也。时郭子仪屯兵泾原,为吐蕃请盟之故。
参考资料:
(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6-1
春远,犹言春深也。此诗是永泰元年春在浣花溪作。
《春远》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春暮图;颔联将视线从花瓣转向周围的环境;颈联笔锋又一转,开始描写社会的动荡;尾联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无奈和悲哀。整首诗情思深沉,格调沉郁,其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社会动荡的痛心与无奈。
(上四暮春之景,下四春日感怀。吴论:肃肃,落声。菲菲,落貌。【黄注】红素乃地下花絮。【顾注】惟鸟雀,见过客之稀。独柴扉,见村居之僻。关中数乱,谓吐蕃、党项入寇。剑外未清,谓吐蕃近在西山。故乡尚有军营,则欲归不得矣。)
黄生曰: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长。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参考资料:
(唐)杜甫著,(清)仇兆熬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6-1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