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疾漂萍老,防边旧谷屯。
春农亲异俗,岁月在衡门。
青女霜枫重,黄牛峡水喧。
泥留虎斗迹,月挂客愁村。
乔木澄稀影,轻云倚细根。
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日转东方白,风来北斗昏。
天寒不成寝,无梦寄归魂。
译文
我这个带着满身疾病行止无定的老人,居住在夔州过去边防用的谷屯。
我按照当地的风俗操持着春日农活,在简陋的房屋里虚度着光阴。
半夜里,浓重的农气打在枫树上,黄牛峡里传出江水喧腾的声音。
泥地里留下了老虎争斗的踪迹,月亮挂在村头,令我孤独愁闷。
乔木叶子稀疏,月光更显清澄,轻柔的云朵倚偎着细细的石根。
夜里,我多次被山雀发出的噪声惊醒,睡眠时间短暂的我很难如猿而蹲。
太阳升起,东方天色已白,山风吹来,北斗更显昏沉。
天气寒冷,我难以入眠,无从在梦中寄托归魂。
注释
春农:春日的农事。
异俗:风俗不同。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青女:传说中的天神,主管农雪。
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市。
泥:泥地。
稀影:秋叶凋零所以乔木影稀。
根:云起之处。
数:多次。
暂:暂时,短暂。
北斗昏:喻京师尚乱。
青女:传说中的天神,主管农雪。
成寝:入睡。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天,杜甫从瀼西移居东屯,月夜不眠而成此诗。
《东屯月夜》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写诗人苍老抱病,如漂萍无定般四处流寓,现在来到了东屯借寒门栖身;次六句写月夜所见之景,先遥想司霜之神青女神威已降,霜重枫浓,再遥听黄牛峡中江水翻涌。如此之夜,诗人不眠自然看到秋月斜挂孤村,村中孤客就是自己,又看到月光映照下的树影与浮云;末六句又将思念牵向了故国与故园。全诗情感沉郁,可感受到诗人那爱国忧国之心,萦绕着挥之不去的哀伤。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