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译文
有几十根生长得茂盛又繁密的竹子,在干旱之年,仍然生长得潇洒有生机。
风吹过时,竹子飒飒作响,心中的烦心事也随之消散,一场雨将竹子濯洗得干净,放眼望去,心情清朗。
新长出的竹笋顶起长满苔藓的石头,盎然生长,竹子斑驳的影子投在粉墙之上,摇摇曳生姿。
应该要等到万物历经霜雪之后,再来看这几株翠竹,它们会更加晴明动人。
注释
娟娟:姿态柔美的样子。
远眼:放眼望去。
琅玕:形容竹之青翠。
《南轩竹》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说在旱天中,密竹依然潇洒有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颔联写风吹竹动,能拂去人心中的烦恼、雨洗竹叶,更让远眺之景变得清晰;颈联写竹笋充满生机与活力;尾联写期待在万物经霜历雪后,再来观赏竹子更加明亮的色彩。这首诗以密竹为描绘对象,展现了其娟秀高洁之姿,赞美它坚韧不拔、历久弥新的品质。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