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出自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西山

译文:我常常回忆灵隐山的风光,那里的灵隐寺、天竺山、冷泉亭我都曾经游览过。山里气候宜人,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凉爽。

注释:西山:即灵隐山,一名武林山,上有北高峰。三竺: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冷泉亭:唐时建,在飞来峰下、石门涧旁,几行游,一作“旧曾游”。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

赏析:此句开门见山,点出作者对西山的时常念想。作者仅通过说明灵隐寺、天竺山、冷泉亭的地点方位以及“三伏似清秋”之言便足以勾起读者的想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西山之景的真切喜爱与赞美。

酒泉子·长忆西山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前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译文及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创作背景

赏析

潘阆

潘阆(?~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