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
字典
成语
词典
古诗文
组词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搜索记录
清空
支持汉字、拼音、编码、部首、分拆查字,帮助。
关闭
首页
名句
刘时中
刘时中名句
类型:
友情
人生
儿童
写人
中秋节
感恩
警世通言
春天
写山
七夕节
思念
冬天
秋天
励志
夏天
春节
更多
作者:
李白
司马迁
苏轼
杜甫
班固
左丘明
柳宗元
白居易
欧阳修
韩愈
辛弃疾
柳永
吴文英
屈原
陶渊明
更多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形式:
诗文
古籍
谚语
对联
入阙朝京,攀龙附凤,和鼎调羹,论道兴邦。
《端正好·上高监司》
〔滚绣球〕三二百锭费本钱,七八下里去干取,诈捏作曾编卷假如名目,偷俸钱表里相符。
《端正好·上高监司》
〔塞鸿秋〕一家家倾银注玉多豪富,一个个烹羊挟妓夸风度。
《端正好·上高监司》
都是无廉耻卖买人,有过犯驵侩徒,倚仗着几文钱百般胡做,将官府觑得如无。
《端正好·上高监司》
那问他料不齐、数不足?
《端正好·上高监司》
〔耍孩儿十三煞〕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
《端正好·上高监司》
感谢这监司主张,似汲黯开仓。
《端正好·上高监司》
那问他无根脚,只要肯出头颅,扛扶着便补。
《端正好·上高监司》
连柜子一时扛去,怎教人心悦诚服?
《端正好·上高监司》
水底双双比目鱼,岸上鸳鸯户,一步步金厢翠铺。
《醉中天·花木相思树》
活被生灵恩不忘,粒我丞民德怎偿?
《端正好·上高监司》
〔货郎儿〕见饿莩成行街上,乞出拦门斗抢,便财主每也怀金鹄立待其亡。
《端正好·上高监司》
盖一座祠堂人供养,立一统碑碣字数行。
《端正好·上高监司》
〔滚绣球〕偷宰了些阔角牛,盗斫了些大叶桑。
《端正好·上高监司》
〔倘秀才〕有揭字驼字衬数,有背心剜心异呼,有钞脚频成印上字模。
《端正好·上高监司》
更把脏输钱分例米,多般儿区处的最优长。
《端正好·上高监司》
〔十〕穷汉每将绰号称,把头每表德呼。
《端正好·上高监司》
鹅肠苦菜连根煮,荻笋芦莴带叶噇,则留下杞柳株樟。
《端正好·上高监司》
〔尾〕忽青天开眼觑,这红巾合命殂。
《端正好·上高监司》
都不如当今钞法通商贾,配成五对为官本,工墨三分任倒除。
《端正好·上高监司》
〔倘秀才〕为甚但开库诸人不伏,倒筹单先须计咒,苗子钱高低随着钞数。
《端正好·上高监司》
便秋收鬻妻卖子家私丧。
《端正好·上高监司》
见孤孀疾病无皈向,差医煮粥分厢巷。
《端正好·上高监司》
怯薛回家去,一个个欺凌亲戚,吵视乡闾。
《端正好·上高监司》
披星带月热中肠,济与粜亲临发放。
《端正好·上高监司》
那近日劝粜到江乡,按户口给月粮。
《端正好·上高监司》
〔尧民歌〕想商鞅徙木意何如?
《端正好·上高监司》
号从简是采帛行铺,字敬先是鱼鲊之徒,开张卖饭的呼君宝,磨面登罗底叫德夫,何足云乎?
《端正好·上高监司》
〔倘秀才〕比及烧昏钞先行摆布,散夫钱僻静处表与,暗号儿在烧饼中间觑有无。
《端正好·上高监司》
且举其纲,若不怕伤时务,他日陈言终细数。
《端正好·上高监司》
1
2
3
...
6
名句
傍人道我轿儿宽。
势之所集,从之如归市;势之所去,弃之如脱遗。
於赫汤孙!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又安有我于其间哉?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随春且看归何处。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梅从山上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永随长风去。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枫老树流丹。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又曰:辞达而已矣。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明绿染春丝。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诗文
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
王安石
春日还郊
唐代
王勃
题崔逸人山亭
唐代
钱起
夜别韦司士
唐代
高适
春望
唐代
杜甫
绝句
唐代
杜甫
马诗二十三首
唐代
李贺
停云
魏晋
陶渊明
夏夜苦热登西楼
唐代
柳宗元
重赠
唐代
元稹
猗兰操
唐代
韩愈
别元九后咏所怀
唐代
白居易
清平调·其三
唐代
李白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代
柳宗元
登乐游原
唐代
李商隐
咏二十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唐代
元稹
风
唐代
李峤
形影神三首
魏晋
陶渊明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唐代
柳宗元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宋代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