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边塞之地没有鲜花盛开,没有莺鸟啼唱,新年已过还没有春意春色。
永乐公主嫁到塞外,有如美人从天而落,应该使这苦寒之地开始有那美丽的春光了。
注释
永乐公主:公元717年开元五年,唐玄宗封东平王外孙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嫁契丹王李失活。
入蕃:指嫁到少数民族地区。
龙塞:边塞龙廷,指契丹王居住之地。
诗题所谓的永乐公主其实是玄宗朝东平王的外孙女杨氏,嫁给了契丹王李失活,杨氏因为和亲番邦有功,依惯例被封为了公主。孙逖为唐朝官员,因此诗里用夸张的形容描绘了永乐公主的美丽,并且表现了当时卢龙塞荒凉的面貌。
如果说鸟语花香被看作是繁荣景象的话,那么用“莺花少”来说明人烟稀少的情景应该是很贴切的。天人,传说里天上下来的即仙人,有道行有法力的异人、神,这样的形象一定是美丽的,而且有身份高贵的意义。孙逖说永乐公主为美人天上落,意思一方面在夸赞她的容貌,一方面在突出她的高贵身份。为了渲染永乐公主的尊贵神秘,他甚至说公主和亲契丹给契丹带来了春天。用荒凉的边塞为地理背景,远赴番邦和亲为政治背景,突出了这位下嫁公主贤良淑德,容貌绝世。其实正因为和亲本身的政治目的造成了孙逖如此下笔,这位公主即便并非如仙人一样美丽,但她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确实很大。
诗里写到的边塞的荒凉,与其说是实话实说,不如说是用来突出和亲路上的坎坷。从繁华的唐都进入边远的契丹国,就算贵为一国的国母,毕竟背井离乡,不是女儿家应该有的归宿。但是如果这样能换来边境祥和,边民安定,就有很大的价值。也因为如此的品格吧,说她是美人天上落,倒也恰如其分。
诗里用夸张,用对比,用形容,等修辞手法,将一位和亲公主的气质品德刻画了出来,是写人物的典范。也许读者会认为里面的夸张用得俗套,但是大俗即大雅,不必深究。
《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刻画边塞人烟稀少、贫瘠荒凉的情景;后两句说公主和亲契丹给契丹带来了春天。这首诗用夸张、对比、形容等修辞手法,以荒凉的边塞为地理背景、远赴番邦和亲为政治背景,突出了这位下嫁公主贤良淑德、容貌绝世,肯定了她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门有车马宾,金鞍曜朱轮。
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叹我万里游,飘飖三十春。(飘飖 一作:飘飘)
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
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
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
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
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
北风扬胡沙,埋翳周与秦。
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
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惜颜色 一作:好颜色)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