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杏花诗写的很清新工丽,也寄托了作者的心志。清人吴乔说,温诗“五言律尤多警句,七言律实自动人。”这首咏杏花的诗就很清新动人。
首两句写杏花初绽为红色,待繁茂之时则是一片雪白。“红花初绽雪花繁”即写出杏花颜色状貌,又交待先红后白的过程,非常形象凝炼。接着是描写其空间状态,“重叠高低满小园”一幅重叠高低花枝招展的杏花图展现眼前。三、四句则是即景生情,杏花正在繁盛之时就预感到衰落之惆怅,更怎堪忍受花开花落缤纷飞落之苦呢?五六两句笔锋一转,又写丰富的诗情被世事牵累而发为“诗千首”,但到头来还是失意惆怅、一醉方休了。结尾两句则是全诗的升华和归宿:杏花满园,艳歌杳杳而可怜的红杏却在园中受朱门的重重阻隔。作者以杏花自喻,只能越墙而出,才能为世人所知,才华才能为世人所用。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