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中,西州士人家女阿金,姿色绝妙。其家欲得佳婿,使女自择。同郡某郎独华腴,且以文采风流自名。女欲得之,尝见郎墙头数语而去。他日又约於城南,郎以事不果来,其后从兄官陕右,女家不能待,乃许他姓。女郁郁不自聊,竟用是得疾,去大归二三日而死。又数年,郎仕驰驿过家,先通殷勤者持冥钱告女墓云,郎今年归,女知之耶,闻者悲之。此州有元魏离宫,在河中潬,士人月夜踏歌和云,魏拔来,野花开。故予作金娘怨,用杨白花故事。词云,含情出户娇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郎中朝贵游,不欲斥其名,借古语之道。读者当以意晓云。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是崔娘书词,事见元相国传奇。
墙头红杏粉光匀。 宋东邻。 见郎频。 肠断城南,消息未全真。 拾得杨花双泪落,江水阔,年年燕语新。
见说金娘埋恨处。蒺藜沙,草不尽,离魂一只鸳鸯去,寂寞谁亲。 惟有因风,委露托清尘。 月下哀歌宫殿古,暮云合,遥山入翠颦。
译文
在泰和年间,西州有一户士人家庭的女儿名叫阿金,她容貌绝美,姿色出众。她的家人希望为她寻得一个佳婿,因此让女儿自己选择。同郡的某郎外表俊朗,且以文采风流自居。阿金对这位某郎心生爱慕,想要嫁给他。她曾几次在墙头与某郎相遇,简短交谈后便匆匆离去。另一次,她们约定在城南见面,但某郎因为有事未能前来。后来,阿金的哥哥在陕右做官,家中无法继续等待,于是将她许配给了另一户人家。阿金心中郁郁寡欢,无法自解,最终因此患病,在回到娘家后的两三天就去世了。几年后,某郎官运亨通,骑马驰骋过家乡。那些之前曾殷勤传递消息的人带着冥币到阿金的墓前告诉她,某郎今年回来了,你知道吗?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无不感到悲伤。这个州里有一座元魏时期的离宫,位于河中洲上。士人们常常在月夜下踏歌而行,歌声与云彩相伴。魏拔来,野花开,因此我创作了《金娘怨》,以杨白花的故事为灵感。歌词写道:她含情脉脉地走出房门,娇弱无力,捡起地上的杨花,泪水沾湿了衣襟。春去秋来,双燕飞翔,她希望能有燕子衔着杨花飞入巢穴。某郎在朝中显贵,我不便直接提及他的名字,所以用古语来指代。读者应该能够意会到这一点。虽然身体已化为尘土,但真诚的情感并未泯灭。她如同风中的花瓣,露水中的尘埃,仍然寄托在清新的空气中。这不禁让人想起崔娘书词中的故事,这件事在元相国的传奇中也有记载。
墙头上的红杏花开得如此均匀,粉嫩的花瓣熠熠生辉。就像宋家的东邻,每次见到心上人都会频频地注视。然而,她心中的愁肠因为城南的消息还未完全确定而纠结不已。每当她捡起地上的杨花,泪水就会滑落,就像那宽阔的江水,只见江水宽阔,每年都有燕子从远方新返,卿卿话语,可是心上人却一去不回。
听说金娘埋葬的地方,蒺藜丛生,沙土之上,草儿长得茂密但无法掩盖那份孤独。她离去的魂魄如同一只孤独的鸳鸯,无人亲近。 只有顺风飞走,将自己委托给早晨的露水和清扬的尘土。在月色下,古老的宫殿中传来哀歌,当暮云合聚,远处的山峦也仿佛皱起了眉头,与她的悲伤相呼应。
注释
宋东邻: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曾写“东家之子”的美:“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著粉则太白”,后以“东邻”称美人。
蒺藜:植物名。蒺藜科蒺藜属,一年生草本。茎匍匐于地,叶为羽状复叶,夏开小黄花,果实有刺。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兴定庚辰八月中作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
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
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
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
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见靖康前。
当时三山初奏功,三山宫阙云锦重。
璧月琼枝春色里,画栏桂树雨声中。
秋山秋水今犹昔,漠漠荒烟送斜日。
铜人携出露盘来,人生无情泪沾臆。
丽川亭上看年芳,更为清歌尽此觞。
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须作赋拟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