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调汝州,在送别宴上,一名歌姬走到他面前,求苏轼为她题诗,但苏轼从没有听过此歌姬,立即吩咐她研磨拿笔写道: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这两句诗看来平平无奇,索然无味,而且还只写了两句就停笔了。
苏轼继续与朋友吃喝谈笑,几番推杯换盏后,李宜上前求苏轼将诗写完,苏轼拿笔写道: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这诗的前两句,看起来平淡无奇,而后两句中引用:杜甫在四川呆了八年,留下无数名篇,却没有写过一篇海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海棠,杜甫说:“海棠很美,但以自己的水平,很难将海棠的美写出来,所以不写。” 海棠之美,杜甫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他怕自己写出的诗歌描绘不极致,那这诗也就没有意义了。苏轼引用这个典故是想说:“杜甫八年都不敢写海棠之美,我才四年,对于你李宜的美更加不敢造次!”这后两句非常之高明,苏轼不敢写李宜,真实原因是他根本不认识她,但为了顾全她名声,便写成因你太美,我不敢造次。这样即安慰了李宜,又将她比作海棠,可谓一语双关,高明之至。后两句一出,在场的人无不惊叹,果然是苏轼,就是出手不凡。
此诗音韵谐和,犹如一粒宝石,有轻灵自然之美,对李宜的恭维也恰到好处,因这一首诗,从此黄州歌姬李宜便名声大振,许多达官贵人都想一睹这位被苏轼比作海棠的奇女子,李宜也因此诗芳名永存。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
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
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
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几曾有 一作: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黤黕 一作:黯黮)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