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偶书二首 其二

偏地知谁柳际门,消闲自扫竹西轩。井花晓汲闻馀滴,篆烧风摧觅旧痕。

梦境消磨惊岁月,道乡彷佛见藩垣。宝书半摺山房寂,卧听娇莺说怨恩。

释德洪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
少陵鲸海动,翰苑鹤天寒。
今日访君还有意,二条冰雪独来看。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照,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秋胡纳令室,三日宦他乡。
皎皎洁妇姿,泠泠守空房。
燕婉不终夕,别如参与商。
忧来犹四海,易感难可防。
人言生日短,愁者苦夜长。
百草扬春华,攘腕采柔桑。
素手寻繁枝,落叶不盈筐。
罗衣翳玉体,回目流采章。
君子倦仕归,车马如龙骧。
精诚驰万里,既至两相忘。
行人悦令颜,借息此树旁。
诱以逢卿喻,遂下黄金装。
烈烈贞女忿,言辞厉秋霜。
长驱及居室,奉金升北堂。
母立呼妇来,欢乐情未央。
秋胡见此妇,惕然怀探汤。
负心岂不惭,永誓非所望。
清浊自异源,凫凤不并翔。
引身赴长流,果哉洁妇肠!
彼夫既不淑,此妇亦太刚。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乱,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彊。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