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常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常,有钱始作人。
荧荧帐中烛,烛灭不久停。
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
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
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
郎著紫袴褶,女著彩裌裙。
男女共燕游,黄花生后园。
黄花郁金色,绿蛇衔珠丹。
辞谢床上女,还我十指环。
译文
那劳累的马儿都累瘦弱了,那些劳苦人民常常受穷。
只有好的马料才能使瘦弱的马重新振作起来,有了钱就能过人上人的好生活了。
帐中烛火荧荧,灯火熄灭也没有停下。
要及时行乐,春天一过,花就不会重生了。
南山自认高耸,只有北山可以与其齐平。
女子自说自己好,所以倒入男儿怀里。
男的穿着紫袴骑马裤,女子穿着彩色夹裙。
男女两人一起燕燕于飞,在花园中携手游玩。
路边的黄花是郁金色的,绿蛇衔于珠丹,房事逍遥。
辞谢了床上妖娆的女子,请还我十指环。
注释
幽州马客吟:“幽州马客吟”本是北朝游牧民族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为《梁鼓角横吹曲》之一。据《艺文类聚》卷十九引《陈武别传》:休屠(匈奴别支)族人陈武,曾于边境学唱《幽州马客吟》等曲。则此曲在西晋前后,当已出现。幽州:今河北一带。
剿儿:劳苦人民。剿:劳。
黄禾:成熟了的谷子,指粮食。
起羸马:把瘦马喂起膘。羸:瘦弱
荧荧:明亮的样子。
袴褶:骑马时所穿的裤子。袴:同“裤”。
彩裌裙:彩色的夹裙。
绿蛇:民俗多以鱼戏水隐言性事,又以蛇钻洞寓示。梢蛇隐言男阴,乌梢蛇后部黑色。“绿”可指黑,如形容妇女头发为“绿虫”、言茶为“绿蚁”等词即此。所以“绿蛇”即乌梢蛇的隐喻。
珠丹:“珠丹”即丹珠,隐言女阴。
参考资料: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
曹道衡选注·乐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1
傅璇琮 许逸民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钱仲联等著·中国文学大辞典 (修订本) (上、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09月第1版
北朝,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都极为严重,贫富悬殊,广大劳苦人民终身劳累,不得温饱,少数统治者却不劳而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这就不能不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懑和反抗。此诗就正是北朝的劳苦人民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所发出的不平之鸣。
参考资料:
张国动主编;张国动,闫立君,开芳,张圣洁选注;张圣洁统稿,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01,第33页
刘炜评主编,中华人文自然百科 文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第52页
每首运用比兴,尤其第一首能打破常规,并非一般的先比后赋,这在北朝民歌中较为少见。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诗以马开篇入笔,写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快马却常常是皮包骨头、瘦弱不堪。与之相应,一生劳苦的劳动者,也常常是缺吃少穿,贫因不堪。这里吟诵了两种司空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作者引而未发,让听者自已去思索其中原因。对快马而言,它的“常瘦”是因为它是快马,它脚力强劲、能干,是公认的好马,就得出大力、流大汗、任人使唤,而人人乐用,它须终生劳作,不得休息,负荷超重,吃不上充足的饲料,只能被累瘦饿瘦。对于“剿儿”来说,他的“常贫”是因为他投错了娘胎,只能作“剿儿”。他是“剿儿”,就低人几等,受人奴役,被人欺压,就须终年劳累,就得岁岁贫困。这就是他的命运,是不平等的黑暗社会给他画出的人生轨迹。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里,被剥削阶级奴役压榨的贫苦劳动人民,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无法摆脱贫苦的命运,他们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清醒地看到了这一严酷的社会现实,发为歌辞,语似平淡,而愤慨实深。这里马苦于瘦正是人苦于贫,劳苦人民就跟快马一样。“快马常苦瘦”一句是有寓意的起兴,对下文起到了联想和烘托的巧妙作用,“剿儿常苦贫”一句是前两句的重心。
“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综观全歌,首两句虽然已经含蕴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揭示了社会的不平和黑暗,相对于后两句来说,仍主要起一个铺垫的作用。“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好饲料能肥瘦马,有了钱才能体面地活着,做一个体面的人,或者说有钱的人才能过人的生活。不仅以马比人,还以人比人,一语破的,实是一种阅历之谈。“剿儿”常贫,盖因无钱,没钱就过不上真正“人”的生活,没钱也不能算是做了“人”一一被人看得起、能够体面地生活,不再常贫的人。“剿儿”们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心中愤然而不平。他愤慨唯有有钱的人能过着“人”的生活,而贫者终身劳苦仍不免于贫,永远过不上真正的“人”的生活。
后四首意脉相连,叙写男女燕好、及时行乐胡情景。第二曲写女子爱上了这个下层的贫民男子。“自言好”即女子自己之意,“入郎君怀”表现女子的热烈与大胆。第三曲写与男子同游。 第四曲以男子口吻来写与女子辞别,虽在语辞风格上不免具有南朝风味,但仍可从中窥见北朝男女在恋爱中的大胆直爽。北地的风俗和草原民族略带野性的言行及其纯朴、率真的个性表现,构成了北朝民歌中歌咏男女婚恋主题曲的独特魅力。这就是不论出自男子、女子之口的表述,总是大胆的、直截了当的,有什么心思,皆一吐为快,毫无南人的忸怩之态、缠绵之状。民歌文本的深刻题旨和北方女子对婚恋观的大胆表露是非常明显、震撼人心的。
从艺术性上看,这首歌辞的突出之处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歌中的喻体“马”用得贴切,先言快马常瘦,反衬剿儿常贫,又言黄禾肥马,来比有钱作人。这样比兴起到了寓意、象征、联想、烘托气氛等作用,与整首歌辞水乳交融,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再者,歌辞虽平淡质朴,然掷地作金石之声,音调悲苦,多苍凉之气,撼人心魄。
参考资料:
叶桂刚 王贵元,中国古代乐府诗精品赏析 上,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第379页
卢有泉著,北朝诗歌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06,第226页
傅璇琮 许逸民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047页
王淑梅著;吴相洲主编,北朝乐府诗研究=The research on yuefu poems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8,第235页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暝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香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帘外钟来初月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袅袅微风簌簌霜。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
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
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
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
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
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
会公真名僧,所在即为宝。
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
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
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
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
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东南焉可穷,山鸟飞绝处。
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
闻此期振策,归来空闭关。
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当移白足,早晚凌苍山?
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
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鸾咽奼唱圆无节,眉敛湘烟袖回雪。
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沟水东西别。
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飘飖戟带俨相次,二十四枝龙画竿。
裂管萦弦共繁曲,芳樽细浪倾春醁。
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