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江面上的波涛无法抵挡傍晚的乌云,我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回归朝廷。
今天来到海边寻找船只,此刻我才明白,经过千锤百炼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精华。
注释
江波:江面的波浪。
无柰:无可奈何。
一片:唯一。
朝宗:朝向朝廷。
今日:今天。
海头:海边。
精金:真正的精华。
南通,史称通州。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偏安一隅的赵宋王朝危如累卵。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兵勇数万人,前往护卫临安。德佑二年(1276),元军包围临安,文天祥临危受命,出使元营,坚持只议和不投降,遭到了扣留。在被押往北方途中,他伺机逃出,经过二十多天的流亡,到达通州。在通州知州杨师亮的协助下,文天祥乘船从海路南归。惊涛骇浪间,诗人一路颠沛,感叹之中写下了这首《怀杨通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坚定信仰。开篇“江波无柰暮云阴”一句,通过江边景色,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诗人心中所怀抱的是那份难以言说的乡愁。“一片朝宗只此心”表达了诗人忠诚不渝的心志,这里“朝宗”指的是国家和君主,而“只此心”则强调了一颗赤子之心,表明诗人的忠诚是纯洁而坚定的。
转入下两句,“今日海头觅船去”,诗人似乎是在告别,一种迫切的离别感在字里行间流露。这里“海头”象征着远方,也可能意味着更广阔的天地,而“觅船去”则是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始知百炼是精金”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经过磨难后的自我认知,“百炼”比喻历经艰辛考验,而“精金”象征着纯粹无暇的心灵。这里,诗人通过这番磨砺,深刻体会到自己内心的坚韧和价值。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情感宣泄与精神自白,既有对故土的思念,也蕴含着个人信仰的坚守。诗人的语言简洁有力,每个字都承载着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收于文天祥著名的诗集《指南录》。在诗集中,他用史诗般的创作手法,记录了自己从被扣元营到返回南方的战斗经历。所有的诗篇都有一个共同主题,便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浩荡难倚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