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山村生着病的人面容消瘦,帽围顿宽,江南的春天已过仍然有一点寒意。
有志之士凄凉地在闲居中老去,看着名贵的花在雨中凋谢。
空气中余香缭绕,我无所事事便倚靠着枕头;看到繁盛的香草后便后悔倚栏远望。
放下酒碗整理诗笺,近年来遇到的事情引发了我的忧愁!
注释
帽围宽:形容面容消瘦,帽围顿宽。
闲,原作“何”,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名花零落:犹言好花凋谢也。李白诗:“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名花本指芍药而言,后遂为好花之通称。
断香:犹言余香缭绕。便,合适。支枕:倚枕也。
芳草:香草也。《楚辞》:“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离离:喻分披繁盛貌。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阑:一作“栏”。
收拾:整理也。苏轼诗:“安排壮亭榭,收拾费金赀。”吟牋(jiān):诗笺也。牋:一作“笺”。
忧端:忧愁之意绪也。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诗:“少睡知年长,端忧觉夜长。”
参考资料:
侯蕾编 .古诗词八百首彩图馆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6.03 :第297页.
陆游的作品有其独特风味,总是能将悲愤激昂和闲适细腻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融于一炉,而本首诗就是其代表作,尽管“闲”的意味跟足。
这首律诗的主旨可以用曹植的“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两句诗概括。诗词作品中的“闲”常常和“愁”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最苦的万种“闲愁”。
无论是“帽围宽”,“尚薄寒”,还是“香漠漠”,“草离离”,更不必说“志士凄凉”,“名花零落”,无不构成了“闲愁最苦”,虽然诗人用闲适的口吻,细腻的描写来表现,却始终无法掩盖心中悲愤苦闷的愁绪。
钱钟书先生认为,南北宋交替时的许多爱国诗人,只表达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缺乏陆游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宏愿。上述见解在末句中也充分地表现出来。只要“触事”就会“动忧端”,不只是“潦倒新停浊酒杯”,更不会“收拾吟笺”,否则就没有此诗。
《病起》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主旨可用曹植的“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两句诗概括。诗中将悲愤激昂和闲适细腻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融于一炉,是陆游作品独特风味,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作,尽管“闲”味多了些,但尽管用闲适的口吻,却始终无法掩盖诗人心中悲愤苦闷的愁绪,世间“闲愁”最苦。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
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
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鹢首弄倒景,蛾眉缀明珠。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
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
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
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