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奏折闯过关卡送达朝廷,恰好这天虎豹被关禁闭。
百官们惊恐地看着密奏,却没有几人为怯懦羞愧。
胡邦衡公忠义心名高北斗,却身堕南海边毒瘴之地。
用不着几年后公正评议,朝廷会将胡公重新召回。
注释
胡邦衡:胡邦衡,字邦衡。绍兴八年(1138),胡邦衡上书朝廷请斩秦桧等人,受到除名编管的处分,到绍兴十二年(1142)又被贬往新州(今广东新兴)。
囊封: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秘密奏章,都用囊装起,以防泄露,也叫封事。
九重关:指朝廷。
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据说清都共有九道门,南虎豹把守。
百辟:朝中大臣。
奏牍:书写奏章的简牍。
瘴海:有瘴气的(恶性疟疾流行的)滨海地区。
贾生:汉代贾谊,谪居长沙。
参考资料:
吕来好编著.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376-278页
马世一编著;孙文心,马天牧,马天放等编写.古诗行旅 宋辽金卷:语文出版社,2014.08:第225-228页
这首句指胡邦衡所上“封事”,“九重关”,君门九重,极言深不易达。第二句借天上的虎豹言“封事”上达帝前之不易。“清都”,这里以清都比朝廷,虎豹指奸臣和爪牙。第二句是补充第一句之意,因当天守关虎豹被关,所以“封事”能直达殿上。三四句写朝廷上的震动。“百辟动容”指大臣们看到奏牍时受惊之情。四句写奏牍的威力,不知有多少人感到素餐尸位的可耻。胡邦衡当时不过是枢密院编修官,能够挺身直言,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自愧不如,这句写得含蓄。以上四句喷薄而出,写朝廷一面。第五句转到胡邦衡仗义敢言的精神,可与日月争辉。普通夸赞名望高为泰山北斗,这里更说胡邦衡的声名高在北斗众星之上。六句一落千丈,名高北斗,却被贬到南海瘴疠之乡。“堕”字用得有力,和上句北斗星辰紧连,这样的人竞落到这等地步,充满了赞仰、同情和不平之意。一句天上,一句地下,大起大落。末二句又复振起,以贾生比胡邦衡,认为公道是非总不可泯,胡邦衡必然会很快召回朝廷。贾谊为了汉室的久安,上疏直言,受到大臣嫉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又为汉文帝召回。这两句用此典故,但加上“不待”“行”等字,既有对胡邦衡的祝福,对当时朝廷“公议”不出的批评,也含有对奸臣当道不会长久的信念。八句诗既是一气呵成,又极抑扬顿挫之致,大长正气。
参考资料: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834-836页
《送胡邦衡之贬所》作于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胡邦衡反对秦桧的妥协投降政策,上书高宗请斩秦桧,秦桧大怒将胡邦衡贬往新州(在南海边)欲置之于死地。据岳珂《程史》载“胡忠简铨既以乞斩秦桧掇新州之祸,直声震天壤,一时士大夫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独王卢溪庭玮诗而送之”。
参考资料:
吕来好编著.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376-278页
马世一编著;孙文心,马天牧,马天放等编写.古诗行旅 宋辽金卷:语文出版社,2014.08:第225-228页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其一》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喷薄而出,写朝廷一面;五句转到胡邦衡仗义敢言的精神,可与日月争辉,六句一落千丈、名高北斗,却被贬到南海瘴疠之乡;末二句又复振起,认为公道是非总不可泯,胡邦衡必然会很快召回朝廷。全诗既是一气呵成,又极抑扬顿挫之致,大长正气,既有对胡邦衡的祝福、对当时朝廷“公议”不出的批评,也含有对奸臣当道不会长久的信念。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自号泸溪老人、泸溪真逸,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性伉厉,为诗雄浑。乾道八年(1172)病逝,终年92岁,去世后葬于安福县山庄乡下沙村长甫村后山腰,胡铨撰写墓志铭碑。王庭珪是两宋之交的重要诗人。他个性刚直,辞官归隐,曾因诗送胡铨而被贬辰州。靖康之变而后他表现出对国家忧患和民生疾苦的极大关注,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诗文词创作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武官诫田。讲旅清兵。元龟袭吉。元光着明。蚩尤跸路。风弭雨停。乘舆启行。鸾鸣幽轧。虎贲采骑。飞象珥鹖。钟鼓铿锵。箫管嘈喝。万骑齐镳。千乘等盖。夷山填谷。平林涤薮。张罗万里。尽其飞走。趯趯狡兔。扬白跳翰。猎以青骹。掩以修竿。韩卢宋鹊。呈才骋足。噬不尽绁。牵麋掎鹿。魏氏发机。养基抚弦。都卢寻高。搜索猴猨。庆忌孟贲。蹈谷超峦。张目决眦。发怒穿冠。顿熊扼虎。蹴豹搏貙。气有余势。负象而趋。获车既盈。日侧乐终。罢役解徒。大飨离宫。乱曰。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余。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