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夫何为,山作天倚盖。
山南豁山天,飞顶覆其外。
初如鹏将翔,膺击群麓背。
乍似海大鱼,呀口噞而嘬。
当空横广额,架屋喉舌内。
仰窥骇凭凌,俯进愁压坠。
尝聆释氏说,仰覆各世界。
千间未可着,五亩良不隘。
清泠气射人,热恼从此溃。
崖奔木疏瘦,谷远鸟幽怪。
问僧何年居,投老四五辈。
问客何人来,官满或一再。
而予与二子,高兴偶相戒。
松舟下清江,毛发数虾蟹。
蓝舆上峻岭,幢节望杉桧。
李侯勋门胄,文采山作绘。
赵君儒林孙,嫮美兰结佩。
不为城郭游,继月此于迈。
宁知老逾拙,意在精赏退。
得居溪南山,食饮与山对。
夔魈入奥突,云雨出巾襘。
古人戒贱目,惯睹谁复贵。
顾此诚未逢,欣然与心会。
彭湖两崖蹙,泉作一线霈。
禅月古台空,灵山自明晦。
搜奇获三胜,趣懒同一慨。
但忧久聱牙,尚喜无蔕芥。
平生所驱使,诗酒俱好在。
天涯得吾侣,物外从所快。
便欲登赤城,一观天宇大。
晁补之(公元5053年—公元555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
强扶愁疾力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力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力西秦我东越,暂力瀛洲访金阙。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