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
红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
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
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
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
历历瑶琴舞态陈,霏红拂黛怜玉人。
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
译文
冬去春来,已是暮春时节,红花都已落尽,唯独杨柳青青,春意正浓。
和风吹拂,杨花飘荡无依,我偏偏喜爱垂杨弄春的好景。
这时,美好艳丽、轻盈优美的杨花,飘满了居民家。
人家的女儿走出丝织的帷幕,打扫干净庭院,等待杨花飘落。
佩戴宝环的少女以纤纤玉手捧接杨花,杨花却又飞起,用翠绿色的衣裙也接不住。
杨花在瑶琴面前舞态分明,仿佛是闻乐起舞一般。杨花在少女的头面轻拂飞绕,似在爱怜玉人。
东园的桃花和李花都已开尽,只有杨花在暮春时节独领风骚。
注释
杨花落:南朝宋汤惠休有《杨花曲》,属乐府《杂曲歌辞》,为五言古绝。《杨花落》即《杨花曲》。
北斗南回:北斗星斗柄南指,指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北斗,即北斗星。《诗经·小雅·大东》疏:“箕斗并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也。”
春物老:暮春时节。老,衰残。
红英:红花。
绿:指绿叶。
韶(sháo)风:和风,春风。
澹荡:荡漾的样子。指杨花飘荡无依。
可怜:可爱。
萦盈艳曳:临水摇曳,轻盈优美。艳曳,艳丽摇曳,形容杨花飘舞的情景。
出罗幕:走出丝织的帷幕。
静扫:犹净扫。扫除清净。
玉庭:庭院的美称。一作“玉除”,玉阶,用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用作石阶的美称。
宝环:用金玉珠宝制作的装饰品。
翠羽轻裾(jū):翠绿色的衣裳。裾,衣裳的前后摆。
承:接。
历历:分明的样子。
瑶琴:有玉饰的琴。
舞金:喻指杨花。金,一作“态”。唐人多用金色状柳枝。白居易《杨柳枝》:“黄金枝映洛阳桥。”
菲红拂黛:杨花在少女的头面轻拂飞绕。菲,飞散。
芳:花。
娇暮春:意谓杨花在暮春时节独领风骚。娇,娇美。
参考资料: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 全唐诗选注[M]. 北京:线装书局, 2002:2642.
华锋,曾广开,常平,姚小鸥,宋木铎,韩向东,李颖编著. 唐代名家诗选[M]. 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4:534.
缪钺,张志烈主编. 唐诗精华[M]. 成都:巴蜀书社, 1995:563.
周蒙,冯宇主编. 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6[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59.
这首诗刻画出满天杨花的曼妙姿态、娇好韵致,赋予了杨花崭新的形象。
“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北斗星斗柄南指,冬去春来,大地重春。开头跳过初春、仲春,直指春暮花稀,逼近题意,不枝不蔓。“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当红稀绿少之时,是垂杨弄春之际。诗人移情韶风,以“无所依”“偏惜”将和风写得情意绵绵。以物拟人,跳脱有趣。诗歌由春暮引出春风,再引到垂杨,却还没有触及杨花,看似开门见山、拍合诗题,却又琵琶半遮,小作掩映。
“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至此,作为诗歌中心的杨花才姗姗出现“萦盈艳曳”四字,写出杨花满天,萦回摇曳,有数量,有动态,回转飘拂,如在眼前。诗中字面不带风字,而动作却无一不在风中。上承韶风弄花,笔意含蓄空灵。然而只就杨花咏杨花,不免单调枯窘。诗中以“满人家”三字引出下文,拓开境界。转折关捩,天衣无缝。“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环境美好,人物娇媚。诗歌于上文柳絮飘舞之后,不忙于写少女戏花,却故作顿笔,以静衬动,然后引出下文点睛之笔:“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佩带宝环的少女,以纤纤玉手捧接杨花,杨花却一止又飞。少女以华美衣襟兜承杨花,杨花却回旋不止。诗歌虽然只写少女衣饰、举止,但人物的娇戆欢快、轻松自在神态,杨花的轻盈缥缈,毕现眼前。写形寓神,神形兼备。如果说韶风爱花是初次衬托,那么由拟人而真人,则少女爱花,衬托力量更强,奠定全诗明媚基调。
少女手捧不得,衣承不著,杨花却来挑逗戏弄少女:“历历瑶琴舞金陈,菲红拂黛怜玉人。”杨花在瑶琴前舞态分明,姿势纷呈,仿佛是闻乐起舞。飞过红妆,掠过黛眉,杨花多情,也怜玉人。由人戏花到花戏人,由少女怜花到花怜少女,情感两相交融,愈为浓烈。诗人以花拟人,怜香惜玉想落天外,顿开新界。然而写杨花之神又不离杨花体轻飞散本色,立足实境,求虚于实。“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结尾再以桃李消歇反衬杨花。一个“娇”字,再次以花拟人,遣辞传神。没有上文少女戏花,“娇”字意境就不复存在,没有花戏少女,“娇”字神态就无从说起。一结贯通全篇,风神摇曳。通篇至此流走轻灵,一气呵成。
历来咏唱杨花之作,由于春色难留、芳菲萎谢,情感不免感伤,大都慨叹其飘泊零落。这首诗却开掘暮春杨花可爱,抒写美好情怀,人取我弃,立意新颖,表现出诗人浓郁的生活情趣。为了突出杨花可爱,诗中进行层层衬托,以“红英落尽绿尚早”反衬,以韶风拟人正衬,以少女戏花再次正衬后,又以“东园桃李芳已歇”再次反衬,主宾配合,笔致多变。诗歌语言丽词迭出,色彩缤纷,对塑造形象、创造氛围起到很大作用。而用韵平仄互换、抑扬有致,更增加了语言的圆转流美,有助于表现诗人明朗愉悦的心情。
参考资料:
周啸天主编.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423-424.
暮春三月,春色渐老。面对杨花似雪,纷扬飘洒,诗人不禁产生种种感触,以欢悦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周啸天主编.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423-424.
《杨花落》是唐代诗人杨巨源(一说张乔)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歌咏杨花的诗。暮春时杨花盛开,故历来咏杨花的诗作大都以春色难留、芳菲萎谢为主题,抒发感伤之情,慨叹其飘泊零落。而此诗以欢悦之情,刻画出杨花漫天飞舞的曼姿娇态,并将杨花与翠羽轻裾的少女结合起来,渲染少女游戏杨花的轻怜蜜意,赋予杨花以崭新形象和生机勃勃的活力,寄托着诗人对美好风物的热爱,对人性爱美之心的讴歌。全诗进行层层衬托,主宾配合,笔致多变。诗歌语言丽词迭出,圆转流美,色彩缤纷,对塑造形象、创造氛围起到很大作用。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煮蔬为夜餐,安识肉与酒。
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儿女自咿嚘,亦足乐且久。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玉墄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雄豪气猛如焰烟,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
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
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