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
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
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
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
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怀去,行行没馀齿。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
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
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
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
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
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
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
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
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
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
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
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
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译文
楚国有个狂放的人,心中茫然无欲求。
披散着头发不戴冠,唱着歌儿在南边路上走。
孔子曾与他交谈,仁义也不能勉励他。
不肯将心事向上天倾诉,也没什么事值得击打土壤。
又笑采薇的隐士,为何要一去不返。
农舍有个头发花白的老翁,住在衡门之内自在安闲。
农事空闲时聚在一起,拿出酒来呼唤邻里共欢聚。
他们在茅屋下喧哗欢笑,时而坐下时而站起,无拘无束。
粗布短衣也不觉简薄,园子里的葵菜也足够美味。
行动间儿孙环绕膝下,不曾向往那城市繁华。
五帝三王人自古以来都被称为天子,干戈揖让究竟谁是谁。
得意时且自寻乐为上,野田生活又何须嫌弃鄙夷。
还是让我们放开心怀,纵情享受,人生转眼就到白头。
日暮时分望见太行山,沉吟许久仍不能离去。
问我为何要在此流连不返,只因尘世束缚使我难抽身。
小妹日渐长大成人了,兄弟仍未娶妻成家室。
家贫禄薄储蓄没有多少,几次欲飞又踟蹰不前。
孙登曾经长啸的地方,如今仍有松树和竹子留下遗迹。
相距其实没有多少路,故人已在半途等候中。
红尘俗事日渐淡薄去,禅修生活日渐牢固来。
忽觉我将远行离世去,何须等到年终岁暮时。
陶潜任情率真又天真,生性酷爱杯中的美酒甘醇。
自从弃官归隐田园后,家中贫困再无钱买酒自斟自饮。
重阳九月菊花盛开时,只能空手对花心中自沉吟。
私下暗自思忖着,是否有人送酒来相赠。
白衣使者携酒壶而来,果然不负老叟之所望。
且喜得能开怀畅饮时,何须问它有多少壶量。
抖衣奋袖在田野之中,今日开怀畅饮无负望。
醉后东倒西歪迷方向,蓑衣斗笠也懒得再戴上。
跌跌撞撞仍强行行走,酣歌一曲归家五柳旁。
生计之事从不挂心上,岂肯愧对家中妻子忙。
赵女弹奏着箜篌妙曲,又能跳出邯郸绝妙舞。
丈夫是个轻薄无行人,斗鸡玩乐侍奉齐主顾。
挥金如土买得歌与笑,钱财用尽也毫不吝啬。
许家史家子弟相来往,高门华车络绎不绝过。
客舍之中有位儒生坐,气宇轩昂来自邹与鲁。
读书已历三十载光阴,腰间却无一尺官组束。
身受圣人教诲的熏陶,一生潦倒穷苦自受苦。
年老体衰懒得再赋诗,只有衰老常与我相随。
前世谬称我是个词客,前身或许应是个画师。
不能舍弃那余习旧业,偶然被世人所认识知。
名字本来都是空幻事,此中真意我还未知悉。
注释
狂夫:指春秋时期楚国隐士接舆。他躬耕而食,佯狂不仕,曾歌“凤兮”嘲孔丘,世称“楚狂”。
散发:披发。古时男子成年便束发着冠。
冠带:戴帽束带。
奖:劝勉,勉励。
问天:屈原有《天问》,以抒发对上天的愤懑怨尤。这里反用其意。
击壤:相传尧时,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里用其意。
采薇:周武王灭商,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后用采薇指隐居。
长往:指避世隐居。
田舍:农舍。
垂白:指白发下垂,年老。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屋舍。
喧聒(guō):喧嚣杂乱。
短褐:粗布短衣。
葵:即露葵,新叶可食,又名冬寒菜、马蹄菜。
五帝:泛指上古五个帝王。
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干戈:皆为古时兵器名,后指战争。这里指用战争夺取帝位。
将:与,共。
揖让:作揖让贤,这里指以禅让传出帝位。
行行:渐渐,逐渐。
馀齿:馀年。
其一
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位“狂夫”的形象,诗歌三、四两句先从外貌上刻画这位狂夫放荡不羁:不扎头发、不整衣冠。接下来的六句则从精神上刻画出这位狂人的特质:他不听从孔子劝人积极入世的教诲,也不追随那些坚守隐逸之道直至生命尽头的人,更不模仿先贤向天地发问的举止。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精神,这位狂人都展现出了极端的狂放。然而,在这狂放不羁的背后,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迷茫。孔子、屈原、古代智者、伯夷、叔齐的理念与行为,都未能解开狂人内心的迷茫,都未能成为他效法的对象。狂人内心的困扰,他自己也难以言表。从言行举止来看,这位狂人确实放荡不羁,但深藏在他内心的困扰,正源于诗歌开篇所提到的“茫然无心求”。
其二
此诗前半部分描写一位田舍老翁随意自在的田园生活:“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反复描写一种随性而为的简单、单纯的生活;“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写出这位老翁随遇而安,无欲无求;“不曾向城市”一语,将诗歌由描写田园老翁的生活,转向老翁对村外世事的理解,也阐述了老翁为什么甘于田园生活。三皇五帝,位高权重,其历史记载多为赞誉之词。然而,究竟是战争夺取皇权还是禅让继承更为正义呢?就那些有详尽历史记载的禅让事件来看,其背后亦不乏战争与权力角逐的阴影。这位老翁对政治纷争深感困惑,也并无多大兴趣参与其中,他选择了在乡间度过平淡岁月。诗人最后两句道出了自己的意愿:他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刚强正直的人格,而不是在权力斗争中随波逐流,至于政治生活中的得失,应该“放怀”,看开一点。
其四
东晋隐士陶潜(字渊明)性情高洁傲岸,喜欢饮酒,曾创作《饮酒二十首》以述怀。诗中的陶潜已是弃官后的中年人,家境贫寒,九月九日重阳节,没有好酒。正逢友人馈赠佳酿,一高兴也不知道喝了多少,喝得东倒西歪。诗歌描写饮酒的场景写得潇洒:“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但潇洒中又透露着一丝苦闷,隐士又不愿意深谈这种苦闷,只是说因为家计艰难有些愧对妻子。诗中沉溺于酣歌饮酒的老叟是自来如此吗?事实上,陶潜少年时便精通六经,他“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诗人王维一样,他们都是学识渊博的才子。陶潜辞去县令之职后多年,仍不时有达官贵人前来拜访。其中,有行为端正者,如诗中提及的江州刺吏王弘,他“白衣携壶觞”,陶潜欣然接受其酒;但也有当朝权贵檀道济想与他结交,他却坚决不收其赠送的酒肉。陶潜坚定地隐居田园,未展其才,主要是因东晋末年乱世纷扰,朝堂之上波谲云诡,正直之士自保尚且艰难。王维吟咏陶潜,对陶潜的遭遇深感同情。
参考资料:
张 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77-82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