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素伯集序

  粤自结绳而降,渐启文明;书契以还,代传谟诰。孤桐浮磬,律既审于后夔;黄竹白云,韵复厘于穆满。卯金当璧,并炽才华;典午膺图,弥躭风藻。大同天监,益去两京之遗;元和景龙,犹仍六季之习。凡兹铅椠,悉捻吟谣,不预斯流,何名才子?譬之枇杷卢橘,无非上苑所充;雾縠冰纨,皆是后宫所御。高阳殿内,小侯之玳瑁千重;金谷圆中,都尉之珊瑚十丈。作昭明之学士,尚有高斋;入记室之诗评,已多上品。东南孙雀,句里皆金;西北浮云,行间尽玉。皖桐方素伯者,金龟压纽,代有要人;黄雀投环,世留阴德。陆士衡之祖父,累跻台司;刘孝绰之高曾,夙登鼎铉。若乃少即清通,幼而岐嶷,徐孝穆绮才第一,晴讶其青;王威明妙誉无双,胞传其紫。童年揖客,解对杨梅;暇日挥毫,能题芍药。命不由人,生逢多难,杨家德祖,庾氏子山,一则丁炎祚之将倾,一则值萧家之既殄。关东蛾贼,白马如风;河北鸦儿,青袍似草。辰倾岳圮,宋微子有《麦秀》之歌;国破家亡,周大夫有《黍离》之叹。时则尊府君密之先生,义激兵栏,忠腾甲库。攀车痛哭,谊切王琨;抚狄沾襟,情均索靖。无何,晋宗马渡,不用王导之言;齐埭鸡鸣,惟任褚渊之辈。先生既间关宵遁,素北亦襁褓南奔,亡命蛮邦,避雠岭表。猿啼漓水,夜夜回肠;雁阻衡阳,朝朝掩涕。魏安釐之母弟,质邯郸而不归;庾肩吾之爱子,望江东而难返。地名海角,人是客儿。时则素北虽质亚生知,而年犹未学。迨乎王琳失路,事去南梁;邓艾缒兵,运移西蜀。庐江何胤,遂返乡园;吴兴沈炯,言旋京国。年当毁齿,雅肴馔乎百家;时甫胜衣,已笙簧乎六籍。《齐谐》、《皋诺》之志,无不流连;《马蹄》、《秋水》之篇,咸归披览。珠生合浦,便多结绿之名;剑出丰城,还擅干将之号。张正见冠世才情,五言尤善;左太冲轶群笔札,三赋犹工。何殊翡翠之牀?不异砗磲之椀。然而情深君父,斋种白杨;身历兴衰,曲多红豆。萧大圜书牍,颇闻辛惋居多;刘越石诗草,惟以悲凉为主。况复纽散珠囊,歌残玉树,徐陵既老,谁说华宗?李广不封,畴怜故将。十龄公子,卖袖里之明珠;七世王孙,露腰间之宝玦。借来秘本,悉皆市上之书;凿得微光,不过邻家之火。于是反袂以歌,临文而叹,陈思王之上表,臣独何人?陶泉明之自祭,将为异物。吴歌鲁酒,讵足忘忧?汉艳楚骚,差堪破涕。仆与诸方,交惟两世,诵谢家之妙制,尤喜阿连;逢何氏之佳儿,绝怜第五。用为兹序,聊申胶漆之欢;略寄斯怀,岂待鳞鸿之请?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你喜欢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
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