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九江之地匡匡山,山人匡俗匡其间。往时曾读支昙赋,梦想神游不可攀。
又不见东林梵宇金银寺,莲社松门清且丽。陶刘宗雷有遗迹,锦苔不识远公记。
奇甸灵区迥异常,傍行敷落那能当。生贤下瑞在英俊,物华天宝呈文章。
浔阳曾寓李太白,芙蓉峰前寄行宅。春金戛玉诗百篇,九江秀色可揽结。
九厓先生儒之英,含章秀发元气精。锦心万卷汲脩绠,霜蹄千里迈遥程。
朅来邂逅滇之麓,访我回溪与深谷。往年曾枉琼瑶书,十袭珍藏昕夕读。
暇日示我草堂图,平林窈窕还崎岖。知公袖中有东海,藻镜流洪九脉纾。
岩廊登拜在朝夕,肯放鸿罾许龙蛰。销魂悁脰金马门,日望东南远山碧。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廷和之子。他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他的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
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烜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畴昔贪灵奇,登临赋山水。
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离别,绸缪到生死。
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嵯峨,斯人已冥冥。
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
十上多苦辛,一官常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
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