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山林河谷中转出一条小路,云中的树林里隐藏着演说佛法之堂。
厅上有羽翼的仙人在飞着奏乐,天女虔诚地跪地焚着香。
竹林外高耸的山峰被阳光照出一面金顶,藤蔓阴处的水分外清凉。
想知道禅师打坐多久了,只见山路上春花已经悄然绽放。
注释
兰若(rě):佛寺的雅称。
岩壑:山林河谷。壑,深沟、河谷。
微径:小路。
隐:遮住,隐藏。
法堂:演说佛法之堂。
羽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飞仙,与其他的仙人不同,有翅膀。《楚辞·远游》:“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洪兴祖补注:“羽人,飞仙也。”
天女:佛教神女的称谓,指欲界六天之女性。
参考资料:
张 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231-232
据《旧唐书》载,福禅师一开始在蓝田化感寺修行,二十多年都没有出寺。后来离开化感寺到慈恩寺修行。本诗即是王维拜访福禅师时创作的。
参考资料:
张 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231-232
此诗描绘了禅诗幽深、寂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福禅师高深的佛学造诣的赞赏。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一条小路,在山谷中盘旋而上,山是那么深,林是那么密,福禅师所住持的禅院,就隐藏在这云林深处。
“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进入寺庙,两廊的壁画极为迷人:那些长着翅翼的飞仙们在为佛演奏“交响乐”;美妙绝伦的天女们跪在佛下面焚香礼敬。
“竹外峰偏曙,藤荫水更凉。”穿出佛殿、竹林外看见群峰之巅晴开了,阳光正照耀在座座峰顶,山色苍翠欲滴。而岩壁、林上密布的藤蔓,与流于其下的涧水,又给人带来阵阵的凉意。
“欲知禅坐久,行路常春芳。”修行必须坐禅,禅坐日久,心境空朗,百虑不生,神定气和,所见所闻,无不情趣逸然,如“春芳”在胸,再无平常那些喜怒哀乐忧恐惊的复杂阴暗心态了。这是王维自己习禅的心得和受用。
福禅师是一位真正静得下心来的禅师。山景恍若仙境,变化绮丽,寺庙上的壁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然而这位禅师只是静静地参禅打坐,任由花开花落。诗人不禁好奇:禅师打坐多久了?恐怕禅师自己根本没有在意过这个问题,诗人也就无从知晓答案了。
参考资料:
张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过福禅师兰若》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以岩壑、微径、云林、法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禅意氛围;颔联摹写寺庙两廊的壁画;颈联写群峰之巅晴开的景象;尾联说修行必须坐禅,禅坐日久,心境空朗,百虑不生。此诗描绘禅诗幽深、寂静的环境,表达诗人对福禅师高深佛学造诣的赞赏,情趣逸然。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及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馀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寒鳖 一作:炮鳖)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水榭收灯,虹梁待燕,判断韶华如许。九十芳辰,一半自今堪数。娇意绪、欲暖翻寒,懒心性、乍晴还雨。已飘残、梅雪鳞鳞,井桃花信未迟暮。
箫楼应惜冶思,谁在生香径里,和莺低语。约略东风,好似破瓜眉妩。刚宿露、蝶梦才匀,更惹烟、柳丝偷取。怅年时,一掬春愁,试分知解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