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译文
新亭已经落成,掩映在鹊山湖的南面。
坐落在台观的旧址,气象高远,连接着大海和泰山。
湖中圆荷田田,城上古时遗留下来的矮墙令人感到此处古今景象之绝胜。
此时,华美的筵席已经准备好,哀切的弦声演奏出千古遐思。
主人举杯为尊客祝寿,座席井然有序,开宴于城北林边。
主人不阻我这贫士的兴致,使我有机会再唱一支《梁甫吟》。
注释
同:即和诗之意。
李太守:指李邕。题下原注:“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李之芳,李邕从孙,曾任驾部员外郎,此时出任齐州司马。
“新亭”二句:作者原注:“亭对鹊山湖。”鹊山湖,据今人张忠纲考,鹊山在今济南市北,鹊山与历下古城之间有莲子湖(今淤),即鹊山湖。员外新亭当位于历下古城北城墙外,北望可见此湖。
堞(dié):城上的矮墙。
称:举杯。
尊客:指李邕。
蓬荜:“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此作者自称。
梁甫吟:挽歌。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死人聚葬之处。今所传《梁甫吟》,相传为诸葛孔明作,诗中写齐相晏平中以二桃杀三士之典,表达以谋略用世之心。
参考资料: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
这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当李白在齐州(今济南)紫极宫受道箓前后,杜甫也来到齐州。那年夏天,正在作北海(即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太守的李邕也从北海来到了齐州。杜甫常跟他们在一起游赏宴会,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和《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新亭建成后所引发的感想,以及当前宴会的盛况。新亭耸立,清湖映照其影,位置既依托于古旧台观,又气象宏大,仿佛连接着深邃的海岳。圆荷让人联想到往昔,城墙遗迹至今仍令人感怀。此时此地,芳宴已经备好,哀婉的音乐勾起千古之心绪。主人祝酒敬客,宴会场面隆重,于北林举行。这不仅没有妨碍诗人的兴致,反而有幸兼得《梁甫吟》般的深沉吟咏。全诗通过对新亭的描绘、对历史的追溯以及宴会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该宴会的赞美和愉悦的心境。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筵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草草 一作:衔草)
翩翩飞鸟,挟子巢枝。(巢枝 一作:巢栖)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胡筵是保。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
羲和流德嗜,颛顼愧倚薄。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路逢谁家子?背手牵黄犊。
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
辄耕且吟诵,息阴坐乔木。
南山豆苗肥,东皋雨新足。
凉气满郊墟,书声出茅屋。
古来贤达人,起身自耕牧。
买臣负薪歌,倪宽带经读。
寄语少年徒,行当踵前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