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注释
陂田:山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两两:成双成对。
参考资料: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2-83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65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其精妙之处在于前两句深描村居之韵,后两句则巧妙地从外部视角反衬村居的宁谧,意象层叠,意趣盎然。在众多描绘农家生活的诗作中,此诗独树一帜,不落窠臼,通过远近交错的笔触,重笔渲染场景氛围,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的手法,巧妙地将广袤的田园风光浓缩于方寸之间,展现出水田环抱的农舍,篱笆外翠竹成荫,院内榆叶落尽,槿花稀疏之景,勾勒出晚秋斜阳下,水竹相映,落叶轻舞的静美画面,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诗人巧妙避开了常见的茅屋、白门等具象描绘,仅以村居外围之景,引导读者自行构建出村居内部的温馨想象,此等留白艺术,更显意蕴深远。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诗将薄暮时分的景致凝聚至极致。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参考资料: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00-30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2-83
《村居》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后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两部分动静结合,烘托出宁静平和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全诗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达到和谐的统一。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榆钱落尽槿花稀”,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槿花稀疏,表明时已清秋,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所以院落内尽管绿阴宜人,可惜盛时已过,残存的几朵木槿花,不免引起美人迟暮之感,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九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