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眼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 一作:一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