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遗至孝。母喜食铛底焦饭,遗作郡铛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而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译文
陈遗十分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担任主簿的时候,常常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粮食的,有因为饥饿而死了的人。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注释
至:很,十分。
铛:平底浅锅。
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事。
恒:经常,常常。
辄:总是。
贮收:贮存,收藏。贮,积存,储藏。
遗:赠予、送给。
值:正好遇到,恰逢。
袁山松: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
即日:当天,当日。
敛:积攒。
孙恩:字灵秀,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海而死。
馁:饥饿。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秋,道教首领孙恩趁机聚众反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孙恩以兵士10余万,船只2000多艘进攻建康。与晋廷所派刘牢之决战于京口,孙恩大败,损失惨重,再次退人海岛。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孙恩举军攻临海,失败后投海自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遗至孝
这篇文章讲陈遗非常孝顺,因其母偏好焦饭,便留心收集焦饭;后来战事失利,军人四散,山泽间饥寒交迫,生死一线。在这绝望之境,陈遗却因那几斗焦饭而得以存活,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救赎,更是精神与孝道的胜利。世人皆叹,以为此乃至孝之报,实则是陈遗以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深刻内涵,让孝行在逆境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此文亦提醒着后人:真正的孝顺,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壮举,而在于细微之处的坚持与付出。
刘义庆(403年 - 444年),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