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鶂初飞,荡万里素云,际空如沐。咏情吟思,不在秦筝金屋。夜潮上、明月芦花,傍钓蓑梦远,句清敲玉。翠罂汲晓,欸乃一声秋曲。
越装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鹭汀幽宿。那知暖袍挟锦,低帘笼烛。鼓春波、载花万斛。帆鬣转、银河可掬。风定浪息,苍茫外、天浸寒绿。
译文
水鸟刚刚飞起在万里碧波之上,天空一碧如洗。吟咏歌唱,不在华屋的宴席上,而在明月夜,芦花岸旁的小舟上;在潮汐时,披蓑衣的垂钓中,读着姜夔的词。此时如同饮翠瓶打来的泉水,如闻渔家的歌声。
根据越地的习俗用竹篷来挡雨,用竹竿轻轻地靠在浙水之岸。不知几时可以穿着上等的衣服,用竹帘围烛挡风。打鼓吹笙,舟载名花。扬帆可到银河游玩,也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欣赏那苍茫的一天寒碧。
注释
际:一作“霁”。空:一作“云”。沐:一作“沫”。
此句一本无“傍”字。
此句一作“片篷障雨乘风”。
瘦:一无“瘦”字。
鹭:一作“伴鹭”。
转:一作“搏”。
苍:一作“沧”。
《三部乐》,词牌名。双调,九十九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姜石帚”,据《白香词谱笺》:“(姜)夔字尧章,鄱阳人,自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又《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也称姜夔为姜石帚。又《宋词三百首笺注》“姜夔”条注释,引先著《词洁》说:“张三影(先)《醉落魄》词有‘生香真色人难学’之句。予谓生、香、真、色四字,可以移评石帚之词。”又宋翔凤《乐府余论》说:“词家之有姜石帚,犹诗家之有杜少陵。”又邓廷桢《双砚斋随笔》言:“朱希真之‘引魂夜,消瘦一如无,但空里疏花数点。’姜石帚之‘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暗香》)。一状梅之少,一状梅之多,皆神情超越,不可思议。写生之独步也。”朱彝尊说:“填词最雅,无过石帚(姜夔)。”(见《词综·发凡》)
另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中《吴梦窗系年》定吴文英生于1200年(宋宁宗庆元六年);而姜夔据现有史料推断,生于1155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时吴文英已二十一岁,因此词中的“姜石帚”极有可能指的是与梦窗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姜夔。又据吴潜《暗香疏影》词序说:“犹记己卯(1219)、庚辰(1220)之间,初识尧章于维扬,至己丑(1229)嘉兴再会,自此契阔。”己丑即1229年(宋理宗绍定二年),吴潜已在1217年(宋宁宗嘉定十年)与梦窗兄长翁逢龙同年进士及第。吴潜又是姜夔的朋友,据记载姜死时,得吴潜之力葬于钱塘门外西马塍。因此吴潜的记录可作为有力证据,证明姜夔卒年至少在1229年(己丑年)后。是年吴文英已30岁,更有可能与姜夔在杭嘉湖一带相遇结交。
在《梦窗词》中除这首《三部乐》外,另有《解连环·别姜石帚》、《齐天乐·赠姜石帚》、《惜红衣·余从姜石帚游苕霅间三十五年矣重来伤今感昔聊以咏怀》、《三姝媚·姜石帚馆水磨方氏会饮总宜堂即事寄毛荷塘》、《拜星月慢·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等共六首之多,由此可见吴姜两人交非泛泛。另外,《梦窗词》集中仅有四首《满江红》词,就有二首是依照姜夔所创的平韵格照填平韵的。所以说词中的“姜石帚”,应是姜夔无疑。“渔隐”,即是说姜隐居江南水乡,垂钓自娱。姜夔一生向往于江湖隐逸生活。据明人张羽《白石道人传》说:“(姜夔)尝遇溪山清绝处,纵情深诣,人莫知其所入;或夜深星月满垂,朗吟独步,每寒涛朔吹凛凛迫人,夷犹自也。”因此“渔隐”本是姜夔的志趣所在,自能自得其乐。渔隐,又说为船之名。
“江鶂”三句,描述江南水乡景色。“鶂”,即鷁鸟,水鸟的一种,像鹭鹚,能高飞。渔人每在船首画鷁首,以祈船行飞快。此言江鶂闻到人声在江边扑簌簌地冲天飞去,划开了空中万里白云,瓦蓝的天际像沐浴过一般给人以温润感。“咏情”两句,赞姜的诗词。“金屋”语出《汉武故事》:“阿娇为武帝姑,馆陶长公主女儿。武帝幼时,长公主抱置膝上,问:‘儿欲得妇否?’并指阿娇说‘好否?’武帝笑答:‘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后世以“金屋藏娇”泛指用舒适的条件安置所爱女子。此言姜在诗词中并非专注于歌颂弹筝而歌的乡野俗音和男女间的爱情纠葛。“夜潮上”三句,紧接前句意。说姜的诗词字句清越,发声抑扬顿挫,如击玉之音;诗词中的内容如一幅明月之夜随着潮水的涨落在江滩芦花荡边垂钓的渔翁图。“翠罂”两句,言对姜的诗词阅读之感。读了姜的诗词犹如清晨饮下了一瓶用翡翠色的瓷瓶打来的清冽的泉水,所谓“醍醐灌顶”,激人清醒;又好像荡漾在山水之间,听到了渔夫粗犷的渔歌一般。“欸乃”句用柳宗元《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之意。上片从描述姜石帚渔隐处景色入手,赞扬了姜以诗词寄情山水,闲云野鹤般的意趣。
下片颂姜的人品。“越装”三句,赞姜之渔隐生活。姜身穿江南水乡中蓑衣斗笠的渔人装束,像他的祖先姜尚隐居渭河旁一样,在江边夜宿船中,垂钓“渔隐”。这是说姜能“穷则独善其身”。“那知”两句,言石帚不知几时能春风得意,穿上那和暖的宫锦官袍,像用竹帘围遮保护的烛光一样,无忧无虑地安享皇家俸禄,这也是赞姜有“达则兼善天下”之能。“鼓春波”四句赞姜所乘的船上载着各种名花可供他随时观赏;(这可用梦窗《拜星月慢·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一词证之)他绞紧了帆索,乘风破浪溯流而上,似可直抵天河游玩。而在这风平浪静的江湖上,也可以远眺那沉浸在一派深绿色中的茫茫天际。结句应开头,重现自然景象。全词紧紧围绕题旨,盛赞姜石帚自由自在的“渔隐”生活。
词的上片通过描绘江南水乡景色,上片通过描绘江南水乡景色,以及姜石帚诗词中的意境,展现了他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意趣,然后抒发阅读姜诗词后的清新与激荡之感;下片则着重颂扬了姜石帚的人品与渔隐生活,展现出其生活的自由与惬意。全词紧紧围绕姜石帚的渔隐生活,表达了对他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生活方式的赞美。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身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
衰发不到耳,尚烦月一沐。
山城足薪炭,烟雾濛汤谷。
尘垢能几何,翛然脱羁梏。
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
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
岂惟忘净秽,兼以洗荣辱。
默归毋多谈,此理观要熟。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
受气有本清,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
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
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
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
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
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
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
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
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
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
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
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
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
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
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
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
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