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在南浦跟随着花香泛舟而去,回来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然迷了路。
幽幽的花香找不到是从哪里传来的,天色渐晚,太阳已经落到画桥的西边了。
注释
南浦:金陵城南的小河。此诗仅以“南浦”为题,非仅咏南浦也。
随花:随着花香。
画桥:有彩绘装饰的桥。
这是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描绘南浦的景物。
参考资料:
东篱子解译·王安石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这首诗描绘了南浦河周边的景物。作者在南浦水中泛舟,一路循着花香悠然前行观赏,因为沉醉在花香中所以不知不觉在回来时迷了路。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将自己融于大然之中的情景,其意境明净空灵,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将南浦的景物描绘得清新而雅丽。诗中的后两句“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更显状物的精妙,虽然没找到花香的源头,但落日、画桥相映成趣的美好,使其意境更加幽远,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据说他常高声吟哦这二句诗,并说“此几凌轹春物”(这几乎压倒了春天的景物),可见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五称 :“荆公小诗,如‘南浦随花去……’真可以使人一唱而三叹也。”
参考资料:
东篱子解译·王安石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
《南浦》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绘南浦的景物,摹画出一幅春日乘船游赏、归途迷路的景象。诗人在南浦赏花后乘船返回,却迷失了归路,暗香难寻,日落时分只得停留在画桥西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唯美的意境。全诗设色雅丽,特别是后两句状物精妙、对仗工切,创造出诗画同一的画境。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个美人来,翩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仍行。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比美人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生于孰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应定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