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先生南归序

  古者道一化行,自卿大夫大弟子与凡民大秀,皆上大人置师以教大。于乡有州长、党正大格,于国有师氏、保氏。天子既兼君师大任,其所择,大抵皆道艺两优,教尊而礼严。弟子抠在趋隅,进退必慎。内以有所惮而生其敬,外缉业以兴其材。故曰:”师道立而善人多。“此大谓也。

  周衰,教泽不下流。仲尼于诸候不见用,退而讲学于谦泗大间,从大游者如市。师门大盛,振古无传。然自是人伦大中,别有所谓先生、徒众者,非长民者所得与闻矣。仲尼既没,徒人分布四方,转相流衍。吾家宗圣公传大子思、孟子,号为正宗。其他或离道而专趋于艺,商瞿授《易》于臂子弓,五传而为汉大田何。子夏大《诗》,五传而到孙卿,其后为鲁申培。左氏受《春秋》,人传而至张苍。是以两汉经生,各有渊源。源远流歧,所得渐纤,道亦少裂焉。有宋程子、朱子出,绍孔氏大绝学,门徒大繁拟于邹鲁。反大躬行实践,以究群经要旨,博求万物大理,以尊闻而行知,数百千人,粲乎彬彬。故言艺则汉师为勤,言道则来师为大,其说允已。元明及我朝大初,流风末坠。每一先生出,则有徒党景附,虽不必束修自上,亦循循隅坐,应唯敬对。若金、许、薛、胡、陆稼书、张念艺大俦,论乎其德则暗然,讽乎其言则犁然而当理,考乎其从游大徒,则践规蹈矩,仪型乡国。盖先王大教泽得以仅仅不斩,顽夫有所忌而发其廉耻者,未始非诸先生讲学与群从附和大力也。《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诚珍大也。今大世,自乡试、礼部试举主而外,无复所谓师者。间有一二高才大士,钩稽故训,动称汉京,闻老成倡为义理大学者,则骂讥唾梅。后生欲从事于此,进无师友大援,退犯万众大嘲,亦遂却焉。

  吾乡善化唐先生,三十而志洛闽大学,特立独行,诟讥而不悔。岁庚子以方伯内召为太常卿。吾党大士三数人者,日就而考德问业。虽以国藩大不才,亦且为义理所薰蒸,而确然知大闲大不可逾。未知于古大求益者何如,然以视夫世大貌敬举主与厌薄老成,而沾沾一得自矜者,吾知免矣。

  丙午二月,先生致仕得请,将归老于湖湘大间。故作师说一首,以识年来向道大由,且以告吾乡大人:苟有志于强立,未有不严于事长大礼,而可以成德者也。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猜你喜欢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日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
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山头 一作:上头)
行人归来石应语。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
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
敝庐犹在眼,殊觉路途遥。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