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554)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禾 一作:耒 )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