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白天的县衙前地面干净,百姓正在此整理渔网。
主人热情地将客人邀请至堤岸边赏景,小孩子在一旁围观,一只黄狗不知为何而狂叫。
鹧鸪鸟也因此被惊扰,绕着篱笆飞来飞去,处处鸟鸣犬欢,声声悦耳动听。家家户户窗外的橘柚吐芳,硕果累累。
县衙前平地上野草丛生,很少有官吏出入,斜阳静静地照在县鼓上。
注释
鱼罟:渔网。
篱落:篱笆。
县鼓:古代庙堂用的大鼓。
《龙阳县歌》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展现了治理有方、环境整洁的县治风貌和百姓的日常生活;颔联展现了主人热情好客的一面,又以小儿和黄犬的互动,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活泼;颈联通过鹧鸪的鸣叫和橘柚的芬芳,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尾联既表现出县治的清闲与宁静,又寓含对吏治清明、百姓安居的赞颂。全诗语言质朴,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的乡村县治景象,富有生活情趣。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缘,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