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思王不序《典论》之书,何点不和小山之作,家庭标举,达者嗤焉。然而同峰听雨,分树看花,虽弇雅之才难,实吾斯之能信。吐珠于泽,谁能不含?似兰斯馨,愿详所湛。岂有自矜月旦,摈文休而勿夸;孤对池塘,置阿连而不梦者乎?则有张家鸑鷟,穆氏醐醍,号红豆之村人,为吾家之临汝。采绳围宅,早有奇征;群鹿入胎,群惊英物。视爱同采蜂之事,游善如原菽之甘,唾地而文成三篇,击钵则烛留一寸。风神元定,爱齐、梁之音;藻思芊绵,追汉、魏之始。诗之作也,仆有感焉。当夫大阮西征,永辞家弄;遗奴落地,便伴姎徒。寄萨保以锦袍,音尘如梦;泣邛南之竹杖,相见何年?弟匪徒秋士悲秋,兼且越人安越矣。亡何,仆以征士之车,折漓江之桂。凤凰蜡下,才抱僧虔;熨斗襦中,更奇康伯。叔也厝需于侧,兄乃见溷而行。从此荆树重分,河梁再别,双旌万里,一面十年。览揆晚而郎罢先摧,免乳迟而摩敦亦老。
《孤儿》有曲,野锉无烟,龙具为衣,马人作伴。瘴云似墨,谁送贾季之妻拏;葛帔披霜,空抱王孙之饥渴。虽孤有首丘之想,水尚知归;而鼓无记里之声,地难缩短。飞奴不到,沉沉连锦之书;小子勤咍,脉脉《阿干》之唱。仆乃百缣远寄,双桨星驰,如逆椒鸣,班荆楚地;自同声伯,为食郑郊。起渴葬之楄柎,丧迎穆伯;走敂关之玉节,私召阳生。弟于是闿闱呼车,昌城税驾,身犹楚服,口尚傒音。见故里之枌榆,恍疑前世;拜祖宗之丘墓,哀感旁人。观者疑返汉之文姬,识者叹承祧之赵武。当是时也,《春秋》书季子来归,《晋史》记陶潜隐去。灵宝之成人尚早,监河之分润无多。款段笼东,少游哀汝;文战再北,邓禹笑人。一枝笔干,举家鹤望。弟于是重驱策彗,再扑韬沂,王粲远游,骑马登楼之恨;元瑜书记,残羹冷炙之场。尝世味之顑颔,听河流之郁勃,记往事于龙华小劫,求知音于碧海青琴。身贱恩多,天寒袖短,堂簑不御,书烛难明。歌纂纂以星沉,唱鸣鸣而雨泣。人之情也,其能已乎?加以天性风华,余波绮丽,何郎粉不离手,荀令香能染衣,长言则《河女》三章,开卷则王昌十五。丹心寸意,驱烟墨以如飞;流管青丝,绕虹梁而不落。量沙易竭,下笔难休,《金鹿》辞哀,《玉台》体艳。人恐繁华流荡,君子之所勿钦;我知比兴温柔,宣尼之所必采。嗟乎!人不足而盱有余,才非患少;春采华而秋落实,学与年增。许武未成第之名,景让宜受母之挞。所望焠掌自厉,指心得师,加弓之九和,俟禾之三变。彤鱼、昌仆,穷典诰之恢奇;夷鼓、青阳,表荣华之族姓。文章不妨放逸,人品故宜谨严,使荐者谓敏中酷类其兄,俊世笑僧弥难为其弟。殿中交代,有君已是替人;海内文章,无我当归阿士。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衣。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剑今何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遥夜沉沉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
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
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嬉。
弹丝吹竹舞罗衣,曲终对镜理鬓眉。
岌然高髻玉钗垂,双鬟窈窕萼叶微。
宛转踯躅従婴儿,倚楹俯槛皆有姿。
拥扇执拂知从谁,瘦者飞燕肥玉妃。
俯仰向背乐且悲,九重深远安得窥。
周生执笔心坐驰,流传人间眩心脾。
飞琼小玉云雾帏,长风吹开忽见之。
梦魂清夜那复追,老人衰朽百事非。
展卷一笑亦胡为,持付少年良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