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
往还谁是龙头人,公主遣秉鱼须笏。
太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蚕。
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
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
译文
张郎长着长长的胡须,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上天赋予了他写诗的天赋,他的诗就像用花编织成的骨架一样美丽动人。
在他交往的人中,谁是出类拔萃、才华出众的领袖人物呢?公花曾派他手持鱼须笏去办事。
他身穿白衫,行走在太行山间的青草地上,怀里装着的奏章密密麻麻,像蚕茧一样多。
朝廷中的金门石阁都知道有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官员,他早晚会佩戴上豸角和鸡舌香。
但我是陇西的李贺,一个失意潦倒的客人,酒喝完了,感觉胸中都变得憋闷起来。
在赵城的秋天,我穿着破碎的葛衣,整夜吟诗,直到东方泛白。
注释
张大彻:即张彻,系韩愈的门人及侄婿。
初效潞幕:新就职于潞州(今山西长治)军幕府。
长鬣张郎:指张彻。长鬣,形容美髯。
三十八:指张彻当时的年岁。
天遣句:称赏张彻天生才华善于作诗。花作骨,董懋策注:“犹锦心绣肠之谓。”
龙头人:最杰出的人。
遣秉:使其执掌。
鱼须笏:大臣上朝陛见君花时所持的狭长板子,边缘饰以鱼须图纹,用于记事。
太行:太行山,此代指潞州。
青草上白衫:脱白着青,谓张初入仕途,脱去白衫,穿上青色的官服。
匣中句:言公务繁忙,所掌章奏之事繁密如蚕。
金门、石阁:汉代的官署和藏书秘阁。
卿:指张彻,第二人称代词。
豸角:指御史所戴的獬豸冠。
鸡香:鸡舌香。
陇西:今西北甘肃一带,李贺好以“唐诸王孙”矜伐,故将唐皇室的发源地陇西成纪作为自己的籍贯。
摧颓:摧折颓败。
酒阑:酒尽。
中区窄:心胸幽郁不舒。
葛衣:葛布衣,平民夏季的衣着。
赵城:指潞州。
曾益《诗解》:“言秋凉客邸,而葛衣褴缕尚未去体,其坎坷足悲也夫。”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此十四字为诗题,近乎小序,将此诗创作的由来交待得明明白白。朱自清先生推定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秋诗人“初至潞时”(《年谱》)。
经过一路的跋涉,李贺终于来到潞州。时张彻初入潞州为幕僚,他与李贺尝俱受韩愈的赏识,也算有同门之谊,故而相见倾心,有此索诗、赠诗的文友雅事。面对张彻这位仕途得意者,更激增了李贺心中的落差,故而此诗前大半虽承袭赠诗的俗套尽力赞誉张彻之见遇,末四句终禁不住流露出落魄颓废的情绪来。
诗歌开篇以“长鬣张郎”四字称呼张彻,直说对方年齿,既显示出张彻形貌玮昳、春秋壮盛,又足见两人关系的亲近,寥寥数字使读者对张彻有了相当具体的了解。继而李贺又盛赞张氏的诗心丽才,“天遣裁诗花作骨”云云极尽揄扬之致,颇有良曲酬知音的意味。以下两句一问一答,“龙头人”以设问的语气极度推挹张的才华,“公主遣秉”则进一步透露了斯人的外戚身份以及显赫的社会地位。 “太行青草上白衫”一语双关,既可表明张彻初入潞幕不久,又隐含了张氏脱白著青、初涉仕途之意。“匣中章奏”乃言其公务之繁忙,但非案牍劳形之意,而重在展示其处理事务之敏捷练达。具才如此,必定腾达有日。至谓“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云云,信如前代诗家所指出,其中确实包容着显著的情俗成分。不过,对于急切想改变自己困境的诗人而言,他的人生悲剧缘于求而不得,那么像张彻这样的贵胄子弟,只需顺流进取即可平步青云,又如何不让李贺歆羡不已呢?在这种场合讲几句祝祷升迁的话,可说是长吉最真诚的祈愿了。细细咀嚼此联中的“知卿有”、“早晚含”,真是字字沉痛。 虽说是人同命不同,但是生来不平等的人们却偏偏有攀比思齐的习惯。直面前程远大、风华正茂的张彻,李贺不能不自觉形容憔悴、沉顿萎靡。这个好将本家籍贯定在陇西成纪的唐诸王孙,蹭蹬世途迭受摧抑,秋日来到赵城还穿着褴褛的夏服,承蒙贤主人设席热情款待,达于酒阑杯尽之际愈觉心胸郁结不舒。而这种“中区窄”的受压抑感,正是长吉创作此诗的基本心态,无怪乎诗人要借这首奉赠之作一吐为快,“是以永夜长吟,即东方之既白不知也”(曾益《诗解》)。就这样,郁悒穷愁的李贺与英姿勃发的张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贺的存在近乎成了张彻的陪衬。或许李贺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毕竟长吉此行入潞州幕是不折不扣的寄人篱下,尤其需要贵人呵护与掖助的啊!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吾将元夫子,异姓为天伦。
本无轩裳契,素以烟霞亲。
尝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
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悠悠市朝间,玉颜日缁磷。
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
精魄渐芜秽,衰老相凭因。
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
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
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
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
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
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天津。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