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双眼有疾导致彻夜难眠,并非是为了守岁;人老了心中就容易感伤,更何况又临近春节(天)。
等到灯火燃烧殆尽、天亮后,我便是六十岁的人了。
注释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平头:用在数字前面、表示整数。
《除夜》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说自己身体不佳,并非是为了传统的守岁习俗而刻意不眠,而是身体状况使然;次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三句描述从夜晚到天明的景象,灯火逐渐熄灭;末句以平和而略带自嘲的口吻,表达对自己年龄的认知与接受。整首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通过个人体验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衰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新春既期待又感伤的复杂心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