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长得茂盛的碧绿藤蔓,绿影映照门扉;一条小路沿着墙伸向远方,若隐若现。
因为雨水较多,院中熟透的果子有一些烂落在庭院中;成熟的稻谷金黄一片,水边的禽鸟硕大肥美。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正在忙着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远处传来几声悠扬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来的笛曲,不知到田间何处送饭的人已经归家。
注释
扉:门扇。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暮晖:落日的馀辉。
饷田:到田间送饭。
这首诗写了初秋季节农村的景物和生活,农家的生活是富足而闲散的。诗中所收景物,似乎在不经意之间所见,它表现了农村生活那种舒缓而又自然的节奏,诗人的内心感情节奏是与村居生活十分协调的。初秋,又是雨水充足的时节,到处都覆盖着绿色,果丰稻熟,禽肥酒香,写尽了农家的富足安乐。和许多其它的田园诗相比,这首诗既没有直接提到农家生活之乐,更没有涉及农家生活之苦,甚至没有关于作者本人的进退之慨。这是一首实实在在地描写生活现象的诗,写得很细腻,很深入。一开始就是绿蔓映在门上的那个影子,那被丛草覆盖的勉强可寻的小径,都是近景。至于“雨多庭果烂”,就更是客观真实地进行景物描写的笔法了。这种笔法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切近,如入其境。诗人似乎没有要说明什么,但他已全身心地沉浸在美好的农村生活之中了,也就无需再说什么了。
参考资料:
李健,康金声编著. 田园诗注析[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190-191.
此诗作于唐僖宗广明二年(881)春至中和三年(883)三月间,当时韦庄寓居洛北乡村。乾符六年(879),韦庄自江南回到长安后,继续奔波于科场之中。但随着农民起义军的节节胜利,唐王朝的统治已风雨飘摇。广明元年(880)冬,黄巢军攻破潼关,直逼京师,“僖宗播迁,举子星散”。韦庄也在广明二年(881)春东往洛阳。韦庄本意是要由洛中经汴宋路南下,投奔镇海节度使周宝,但因汴路不通,只好暂居洛中。韦庄到洛阳后,汴宋路也因徐州时溥与泗州于涛的战事而趋于紧张,南行之意难以实现。所幸中和初年洛阳还比较安定,韦庄滞洛的大部分时间居于洛北乡间。此诗即作于这一时期。
参考资料:
齐涛笺注. 韦庄诗词笺注 下[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658.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 历史文化论集[M]. 济南:齐鲁书社, 2000:239-240.
《纪村事》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初秋季节农村的景象,绿意盎然,雨水充沛,果丰稻熟,禽肥酒香,夕阳余晖下,牧童从田间送饭归来。全诗景物描写细腻深入,使人如临其境;诗中描述的农家生活是富足而闲散的,表现了乡居生活的恬淡,这种舒缓又自然的感情节奏与诗人的内心是十分协调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
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
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
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
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
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东海鸥,共营西山药。
栖岩君寂灭,处世余龙蠖。
良辰不同赏,永日应闲居。
鸟吟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缘溪见绿筱,隔岫窥红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
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